中国法院启动家事审判改革试点 探索新型家事纠纷解决机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家和万事兴。今年6月起,中国法院启动家事审判改革,百余家基层法院展开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表示,此举是改善当前家事审判工作现状的迫切需求,也是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切入点。参与试点的北京东城法院法官及有关学者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对于这项改革满怀信心。
电视连续剧《小镇大法官》在中央电视台(CCTV1)黄金档播出后,同步在爱奇艺、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播出。戏中,走街串巷调解老百姓家庭纠纷的法官们引发观众热议。据报道,网友为此剧留下了数万条评论。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矛盾、分家纠纷、养儿最终却不能防老引发的悲剧……,家事案件事关法理,也有剪不断的亲情。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启动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从全国范围内选定100家中基层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希望藉此探索引入家事调查员、社工陪护及儿童心理专家等方式,推动司法、行政和社会形成合力,构建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机制。关于这项改革的目标,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表示:“要积极构建司法、行政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模式,不断强化与公安、检察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与民政、妇联、教育、共青团、社区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工作网络和信息平台 。”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蒋月长期从事家事审判改革的研究工作。她认为,当前进行家事审判改革正当其时,“家事审判改革非常有必要,因为案件量在持续增加,无论是当事人对案件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还是案件审理的结果和案件本身案情比过去都要复杂得多,利用多元化机制,更多的引入除了法官这样司法资源之外的其他专业资源,多管齐下,共同推进家事案件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审理和更加快速的解决,这是我们目前改革的基本路径。”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是试点法院之一。该院民事审判庭赵庆庭长表示,对于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东城法院已经从“硬件”上做好充分准备:“首先人员上,我们配备最强的审判力量,具有家事审判经验的法官;在物的方面,专门配置家事调解法庭,布置温馨,体现温情。同时我们联系人民陪审员、心理咨询辅导等相关人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人员要求作出具体规定。比如,怎么选任调解员,怎么选任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
据了解,改革试点涉及的家事案件,包括确定身份关系的案件及基于身份关系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婚姻案件及其附带案件,抚养、赡养纠纷,亲子关系、收养关系、同居关系案件,继承和分家析产纠纷等。这些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除涉及身份关系及其所衍生的财产关系,还具有社会性、伦理性、情感性等。赵庆庭长说,“断好家务事”法官还要从审判思路上有所转变,“原来主要是直接立案,在法庭上说,法官审理依法作出判决,重诉讼效率,轻矛盾纠纷化解,重视财产分配、身份关系确认,比较轻视家庭关系修补和情感修复。现在我们要多诉前调解,加大法官职权的力度,好多家庭矛盾比较私密,需要我们下社区、下居委会主动去探访,还要加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当事人处分权利适当干预。总体思路就是维护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家固天下稳。”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蒋月表示,司法要对社会进步起到引导作用,家事审判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协调家庭间的利益矛盾,力求互谅互让,“目前社会治理新的理念来讲,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够预防同类问题继续发生。我们要把导致当事人或者亲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冲突和紧张、甚至是伤害的真正的原因找到,利用多元的专业资源去解决,通过说服、劝解及其他一些专业机制引入,让当事人有更多认识,即便最终调解不能达成,但对于判决结果当事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