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人数下降不改中国"第一考"热度 全国高考进入倒计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凌):下周二也就是6月7日,中国普通高考就要开考了。来自中国教育部的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尚未公布,但就已经发布的地方而言,已经有13个省报名人数下降。即便如此,高考订房、高考踩点、高考专车还是纷纷登场,大江南北即将进入“高考时间”。
虽然对于现在的高中生们来说,“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是面对国内第一大考,难免还是会紧张。靠什么来减压呢?
贵州一所学校的大屏幕上,周杰伦深情弹唱,同学们聚集到操场上、走廊上,从低声到大声地应和,不知不觉变成了大合唱。高考的压力、即将分别的离愁别绪都暂时被学生们放在一边,化作一句赞语:“老师,你懂我。”近一个月,虽然大考临近,不少学校还是会通过组织球赛、播放流行歌曲等方式为学生们减压、加油。
在校外,也不乏围绕高考的贴心之举:许多城市推出了高考专用的士和公交车,供考生免费乘坐。记者在一些小区也看到了关于高考的温馨提示。北京市丰台区一个小区杨姓经理告诉记者:“装修的业主,尽量在这个期间做到静音施工、文明施工,不要影响孩子高考,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学习环境。”
应该说,高考的录取率一直在攀升——从1977年的5%到2015年的74.3%,再考虑到今年报名人数的继续下降,录取率提高似乎不是悬念。即将迈入考场的考生们更关心临场发挥以及能不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学生说:“想得真的不要太多,顺其自然,等到高考的时候拿出自己真实的水平。”
“临场可能会出现紧张,所以会带上风油精。我怕考场会开空调,所以打算穿长裤进考场。”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称,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保持较低水平,出现一个L形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杜鹏认为,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还是和适龄学生的出生率下降有关,“主要是由于十几年了,每年出生人数在持续下降,滞后效应影响到现在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第二个(原因)也有一些(渠道的)分流,比如中专、职业学校的分流,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过去五六年,每年出生的人数处于缓慢上升的水平。去年二孩政策(实施)以后,两三年之内也会促进生育的增加。”
由于去年11月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因此今年的高考也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多地都想方设法提升考场作弊防控系统,例如广州将启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江西省筹集专项资金1.5亿元,用于标准化考场升级、改造和增建,北京各考点则将配备金属探测器和光谱探测器,等等。
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高招办负责人韩冰提示说:“考生入场的时候,要注意戴的手表只能是指针式手表,不能带智能式手表,不能带具有存储功能的手表,摄像机、照相机都不能带入考场。”
今年广东省全面开放异地高考,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就读的非广东省户籍随迁子女均可申请在广东参加高考。广东也因此成为异地高考开放度最高的省份。经过最终审核,共有近万名随迁子女可以在广东参考。人口学者杜鹏认为,由于中国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北京推进异地高考的进程不会太快,但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也会持续推进,“这是一个说了很长时间的问题。现在也有一些人达到一定条件可以在这落户,或者孩子随着父母在这生活一段时间,可以在这个地方参加高考。但是符合这种情况的人非常少,在短时间之内这部分人数增加不会太快。但随着户籍改革和整体教育公平的发展,这部分能够有效解决,这部分学生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人数也会增加。”
高考,从全国一张卷到各省命题再到越来越多的省恢复使用全国卷,从加分到不加分、少加分,从文理分科到不分科……高考对考生,是青春的一个间隔符,对家长,是孩子的一个成长礼,对这个国家,则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变迁。这场人生大考注定牵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