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盘点】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启动
国际在线综合报道:本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三会聚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北京举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本周在北京闭幕,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特色产品和应用悉数亮相。
5月30日至6月2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三会聚首”,这是197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科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习近平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本次科学“三会”提出,要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创造更好环境,这获得了与会科学家的强烈共鸣。北京大学化学生物系主任陈鹏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以国际上成熟的经验来看,一般都需要专业的孵化机构来帮助推向应用,但是国内现在这方面的机构还比较欠缺,机制也尚待完善:“现在有一些很高端的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可能还要再降低门槛,让科学家能够真的把很多东西从实验室带到实际应用。就是实际应用在那儿了,做基础科学的也在这儿了,中间缺媒介,包括转化,包括知识产权怎么保护,还没有形成一个专业的团体来搭一个专业的桥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也表示,这次科技“三会”再次强调了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培养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等问题的重要性,相信在科研管理机制层面,未来将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应用创造有利的环境:“管理应该是促进和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创造的积极性,而不应该成为他们创新的阻力,核心要素就是释放大家的创造潜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或者说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因素。”
“神舟七号出舱进行专业支持,注意进出舱安全,神舟七号出舱五分钟。。。。。”
您刚刚听到的是正在北京举行的“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中,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通过沉浸式体验航天员出舱的过程,据展位负责人介绍:“我们选择了这种虚拟现实的方式,模拟当时翟志刚出舱的整个全过程,让大家更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在太空中的漂浮、失重状态下的感觉,我们的声音是当时调度的原声,更加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我们想让大众通过亲身参与航天任务,来理解航天。”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研制了天宫一号飞行器和神舟八号、九号、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三次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系统、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战略高技术在本次成果展中将以实物、模型和参与体验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
科技创新也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间中国自主创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唯一能够开展四肢、盆骨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十多家医院使用,累计手术超过2000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介绍:“这是我国可以唯一在临床应用的手术机器人,而且是骨科专用的,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做到第三代了,现在70%以上的部件是国产的,软件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开发的,也是我们自主设计的;在做手术的时候,我们把病人三维结构的地图扫描到机器人中去,机器人通过导航的链接引导,医生实施跟踪到病人手术操作的位置,通过导向器把手术的螺钉打到很好的位置上,使一个非常复杂危险的手术,变得很安全准确性很高,而且也简单化了。”
此外,不为公众所熟知但却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等也走到公众身边。在民生方面,生物工程角膜、埃博拉疫苗、抗肿瘤新药等新技术也亮相展览。
在里程碑式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束10多年后,科学家2日宣布将于今年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
25名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等知名学术机构的科学家,当天借助美国《科学》杂志宣布了这一消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从1990年持续到2003年,重点是基因测序,让科学家能够“阅读”基因组。而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重点是构建基因,让科学家能够“编写”基因组。科学家说,今天虽然基因组测序技术仍在以极快速度发展,但构建基因的能力仍基本局限于少量短的片段,限制了对生命的了解。
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在10年内把合成大型基因组的成本降低为现在的千分之一。据介绍,人类基因组有约30亿个碱基对,以今天的价格构建一个完整人类基因组的费用极为高昂。科学家们还列出了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一系列潜在应用,包括培育可移植给人类的器官、通过全基因组重编码赋予细胞对病毒的免疫力、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赋予细胞抗癌能力、加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进程等。
针对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可能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科学家们特别强调有必要让公众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他们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曾被一些人认为有争议性,但现在被视为是最伟大的探索壮举之一,让科学和医学发生革命性变化。
这项计划将由新成立的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组织“工程生物学示范中心”执行。这是一个国际性科研项目,会对各种资金渠道开放,包括各国政府科研资金、私人投资基金、慈善基金、众筹资金等,今年的目标是筹集1亿美元,启动上述先导项目。科学家们还表示,整个计划的费用尚难预计,但可能会少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