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
原标题: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
目标如此接近,图景如此绚丽,激励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接续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引领、基本遵循和精神动力。
新追求 新使命
——融入中国梦大格局,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大方向,全面小康呈现更高远的境界、更深刻的内涵、更鲜明的特征
小康,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在一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全体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夙愿?制定一个振奋人心、凝聚力量,通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能够实现的目标,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第一次用“小康社会”喻指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30多年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的建设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步入新阶段、跃上新境界。
“一个执政党持续围绕同一个宏伟目标进行总体设计,在世界大国中独一无二,这就解释了为何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能迅速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入中国梦的大格局、大坐标中进行总体设计、总体部署——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高屋建瓴。
这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中国梦才有最坚实的基石。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认为,全面小康是中国梦征程上第一个具体化的奋斗目标,小康梦与中国梦相互辉映、相互激荡,二者在内含特征、实现路径上体现出一致性,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意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3年多时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深入调研和思考,谋划全面小康大计,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赋予小康社会新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
全面小康,覆盖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全面体现在‘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有人掉队;‘一项都不能少’,某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局。”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当然,要实现全面,还要做到‘一步都不能迟’,既要打基础,更要谋长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点是为了人民——
全面小康,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形成最大公约数,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如果说总体小康注重的是总量指标,全面小康则更加突出总量指标之下的结构平衡,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马西恒说。
全面小康的目标指向是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本意就是实现和满足人的现代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包心鉴表示:“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新境界。全面小康强调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全面小康凸显的全面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有高质量的发展——
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必须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是依靠创新驱动,更加追求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确保“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的根本任务仍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新布局 新路径
——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用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小康立足于新的战略指引、实现路径与实践方略
2020年的中国,将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实现全面小康,意味着未来5年现行标准下5500多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000万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蓝图鼓舞人心,但冲刺阶段的阻力与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经济增长升级发展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与世界深度交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必然影响到我国。
在这一时间节点实现既定目标,更显复杂与艰巨,更考验执政者的智慧与勇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悉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等重大判断。
“我们党清醒认识到,随着传统发展动力换挡,实现全面小康难度加大了。但是,只要用好机遇,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能建成更高标准的小康、货真价实的小康。”辛鸣说。
在发展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证和科学指南。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指引——
目标引领方向,战略决定全局。
未来5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为此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之源作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作用、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证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大战略目标与三大战略举措共同构成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彰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谋略。”辛鸣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三大战略举措要服务于战略目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
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路和行动,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说:“新发展理念通过五条路径,最终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不仅关系到全面小康,而且是发展方式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更长时期的发展后劲。”
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就是因为没有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经济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转型成功与否,全面小康是试金石。新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动力减弱、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短板,提出了解决之道。现阶段又提出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循因施策,对症下药。只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度过转型升级关键期,全面小康就会水到渠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方略——
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总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重大价值。
正在实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规划纲要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国防大学教授毕京京说。
新作为 新贡献
——创造赶超发展新奇迹,实现亘古未有新跨越,全面小康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制度特性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话饱含激情。
信心决定行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开局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一季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5%,比第二产业高29.3个百分点,表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显现成效;前4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4.7%,印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推进、新经济茁壮成长;3月至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结束去年8月以来的收缩状态,进入扩张区间,说明社会预期稳定、信心增强。
“只要坚持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大培育新动能,尽快完成结构转型周期,中国经济还会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
胡鞍钢说:“再往前看,如果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或可持续发展目标,衡量‘十三五’规划设计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25个可量化指标、165个重大项目,我们有信心在5年之后达到既定目标。”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向最大规模的小康社会,中国奇迹世所未见。
奇迹不仅是荣耀,其理论与实践贡献将启迪未来——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全面小康诠释了道路决定民族兴衰成败的真理。
实践表明,世界各国都在探寻自己的现代化之路,努力实现自己的现代化梦想,成功者却凤毛麟角。
“国家的发展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把握特殊性对一个国家的成功更为重要。中国的成功之道在于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独特论,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鞍钢说。
赵振华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足以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
从世界经济史来看,全面小康将释放溢出效应,提供后发追赶的示范样本。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20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中国进口占全球进口贸易额的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180亿美元、增长14.7%。
胡鞍钢表示,中国与世界共命运,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中国发展的成功会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成功。
“中国通过自身的实践贡献了独特的发展理论。”经济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说,“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等为重点,中国构建起新的发展理论,使我国进一步拥有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相称的理论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
“全面小康将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增强亿万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赵振华说。
宏伟蓝图已经铺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矢志不渝的奋斗,终将成就彪炳史册的功绩——
全面小康决胜阶段开局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95周年华诞。再经过5年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时代。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