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低俗化不鲜见 戴上“紧箍咒”走向何方?
新华网北京6月4日新媒体专电 题:戴上“紧箍咒” 网络直播走向何方?
近日,9家网络直播平台的40名主播遭到封禁,再一次将愈来愈火爆的网络直播涉黄问题推向大众视野。然而在强力监管之下,网络直播低俗化的趋向依然值得关注。各方人士建言,如何进一步净化直播内容改进低俗化,引导直播产业内容创新应当成为直播平台延续生命力的关键。
网络直播“黑名单”公布 行业戴上“紧箍咒”
6月1日,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及北京网络文化协会共同公布第一批违反《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的主播名单,共涉及北京市9家网络直播平台的40名主播,北京市各网络直播平台将永久封禁名单中的主播,不提供注册通道及直播空间。
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就在两个月前,文化部下发了第25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因涉嫌提供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列入查处名单。
2015年“网红经济”大热,作为“网红”成名的渠道之一,国内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迅速崛起。随着行业火爆,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站稳脚跟赚足银两,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出奇招、抓眼球,铤而走险增加点击量,暴力、涉黄、猎奇等一系列直播内容频现,备受诟病。直播平台的内容监管必须投入更多的关注。
今年4月13日《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发布,北京市直播平台企业通过整改自查、会员互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落实了公约要求。
自5月30日起,国内多家知名网络直播平台与技术服务平台宣布携手成立“网络直播自律联盟”。联盟成员承诺遵守监管要求,对直播及视频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与过滤,通过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共享的方式促进内容监管效率提高,联盟成员间互相监督,也可对监管不力的成员进行检举。
截至5月31日,六间房、映客、花椒、秀色等平台已基本完成主播实名认证、水印添加、直播内容存储15天等公约要求,部分企业对直播内容进行了永久保存。
“娱乐为主,兼顾吹牛卖萌” 网络直播同质化、低俗化竞争
作为网络世界的新兴产物,网络直播正逐渐成为“90后”“00后”的主要娱乐工具,他们的需求左右着直播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样也会影响自身信息的获取。而纵观直播内容,真正能给用户带来健康有效信息的主播却并非随处可见。
“多数时候就是卖萌,讲故事,要钱,或者唱歌吃饭啥的。”正在大庆石油学院就读大二的小美是国内一款知名直播软件的主播,良好的口才和多变的直播内容让小美每月轻松拿到近一万元的红包,而每晚面对500以上观众的她却坦言直播内容依旧是“娱乐为主,兼顾吹牛卖萌”。
如今点开多家视频直播平台,界面花哨,娱乐、电竞、脱口秀等几乎成了“标配”。在一场自由搏击商业大赛现场,一男主播顺势将比赛现场通过直播向外传播,为防止流失观众,该主播解说不仅粗口连篇,更通过在直播中煽动观众观看比赛的情绪来吸引红包,还不时将镜头对准礼仪小姐。
某直播软件的忠实粉丝,主播“听水观涛”告诉记者,网络直播低俗化并不鲜见。他所关注的不少主播“即便不脱衣服,也会弄一些喘息声吸引粉丝扔钱”。“曾有两位粉丝以每单1314元的节奏轮番向同一女主播扔红包,只为吸引关注,女主播一晚上就拿到一万多,最后直播以脱去上衣收场。”他说。
艾媒咨询CEO张毅说,目前的网络直播平台还处在一个商业模式不清晰、不稳定的阶段,内容同质化严重,一旦用户新鲜感消失,平台可能面临大量的用户流失,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表示,网络视频直播入行门槛低、利益驱使是导致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YY直播娱乐总经理周剑表示,包括YY直播在内,数万频道及主播同时进行直播的监管任务非常大,这也是内部管理难点之一。
与此同时,虎牙直播市场总监李帅介绍,该直播82%的用户为26岁以下,周剑也表示18岁到23岁的用户已占到该直播的三分之二。“网络直播的低俗内容很容易对这部分青少年群体造成思想上的误导和价值观的扭曲,极大地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张毅说。
网络直播应回归内容创新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网络直播的监管较难,出现各种纰漏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交互方式,如何创新内容、创造良性的信息才是各公司需要考虑的生存之计。
“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回归到内容本身,光靠网红的颜值和一些‘打擦边球’的低俗内容终究只是一种快消品,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张毅建议。
李帅称,目前直播平台发展仍在非常初期的阶段,而随着社会对直播的认知度在提高,用户层急剧扩大,用户在成长,直播内容就必须要跟上发展的节奏,将会向着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的泛直播去发展。
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进一步监管,张毅认为,在继续执行行业和个人诚信“黑名单”的基础上,应加大执法力度。直播平台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保障用户的权益,维持整个平台规范、良性、健康的运转,包括对网络主播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内容的监管。(采写记者:王君宝、宓盈婷、王烁、向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