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谣言为何多年不绝?
自媒体里曾经有句暖心的话叫作,顺手转发,手留余香。现在这话基本没人说了,说了会被人笑傻。比如“杨雷雷准考证丢了”这样的假消息。
“杨雷雷”丢准考证之前,有个叫“白娅倩”的,准考证从2012年微博最火的年代丢起,丢到去年已经连丢5年了,今年轮到了“杨雷雷”。五六年时间,一个同题谣言丢掉的,其实是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今年的辟谣来得早,但也已在微信微博等各种圈子里转过全国各种版本,包括“杭州萧山五中版”。警方发布的辟谣消息提醒网友“停止传播,警惕谣言”,“不要轻易拨打谣言里的电话,很有可能是吸费或诈骗电话”。
那些以为“手留余香”的网友,后来被老到些的网友当成“无脑一族”了,于是羞愧地大骂自己“手贱”。却不知,整个社会的人心就是这么凉的,凉到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真话。
但我们回顾一下前些年的同题骗局,最后的结果基本一样。随着官方发布消息说是谣言骗局,不该自责的一族在那里羞愧难当,自命不凡的一族在那里骂骂咧咧,最后都散了。
今年总不能这么散了吧?这五六年,中国人的同情心就这么被消磨殆尽的。就跟“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哪怕是街头有老人倒地了,十之八九的路人都视作“狼来了”,这个社会还有多少脆弱的人心经得起折腾?既然确认是谣言,疑似吸费和诈骗电话,那么,这些涉嫌犯罪的电话已经明明白白,并且,按照今天的办案能力,追溯这个谣言诈骗源头的技术手段已经不是问题,因此,谁是这么多年来高考季借“季”发财的黑手?打个电话就能吸费的技术手段是怎么构成的?运营商为什么允许有这种可以设计陷阱的业务存在?等等这些,都应该通过办案的手段,给社会提供一个准确的结论,给涉嫌造谣犯罪的人群一个具有威慑效果的打击力度。
这五六年来,从“白娅倩的准考证丢了”,到微信微博里“某某家的孩子丢了”,再到“某某某家的老人丢了”、现实版的老人倒地了,在这些命题考验社会群体同情心的同时,考验着中国人识假避谣防骗的能力。现在的三观已经颠倒成这样——转这样的信息、打这样的电话、扶倒地的老人,属于“傻子才干的事”。因为此前有很多人上当过,有官方的辟谣警示过,所以那些不懂得保护好自己善情暖意而掉进骗局陷阱里的人们,都被视作“智商不够用”的一类。
今天的中国,很多人是将识破骗局当成一个人够不够聪明与成熟的基本标准的。人与人之间的初始交往,必须在脑子里飞快地绕几个圈子,才敢作出谨慎的反应。那种最具直线条思维特征的善心爱意,在一个个防不胜防的陷阱面前,反而成为需要胆战心惊地包裹的载体,这种斗智的过程,其实是反智的。是智商在进步,人性在倒退。这种智商与人性撕裂的态势,毫无疑问与法治匡扶正义的不力,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当一个社会都在痴笑激情涌动的善心为傻,当社会群体在公共话语场屡屡被自以为可以“手留余香”的那朵玫瑰刺得鲜血淋淋,这个社会聪明脑子的进化,又何尝不是人性落地的悲哀、法治缺失的悲哀。
谣言骗局面前,不应该拜托网友不要再转,应该拜托法治重拳出击。(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