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贵州山区小穷县“扶贫书记”带领苗乡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
千龙网记者通过一周的时间,深入到贵州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等贵州脱贫攻坚的典型地区,进行实地采访和体验,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心里话,用心发现基层群众身上向上向善、艰苦奋斗的精神。千龙网记者将以讲述一系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奋进的新实践、新成就,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对实践的巨大指引作用。
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面积940 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耕地切割零碎,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丹寨县总人口只有17.2万,居住着苗、侗、水、布衣、彝等少数民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78%,是名副其实的“苗乡”,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县。
这个贵州山区小县的县委书记侯美传被人们称为“扶贫书记”。而这个“扶贫书记”却是侯美传拼命干出来的。2015年6月,一场60年一遇的大暴雨引发山区洪灾,桥梁垮塌、村庄毁坏、学校师生被洪水围困,侯美传独自搭乘过路人的摩托车,不顾生命危险连夜赶进山区,现场调查灾情、指挥抢险救灾……
这几年,丹寨县老百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侯美传,而侯美传也用“丹寨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来激励自己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敢闯敢干,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带领17万苗乡人民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闯”出一条脱贫奔小康的新路。
2013年年底,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在排佐村乌猛寨与村民座谈。(丹寨县委宣传部供图)
“扶贫书记”搭乘摩托车冒雨赶到山区抗洪救灾
千龙网记者第一次见到侯美传是在贵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的一张饭桌上。2016年1月15日晚上10时许,记者们在卡拉村里简单吃完晚饭准备返程,一位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男子风尘仆仆地赶到现场,他二话不说将桌上的残羹冷炙一扫而光……这时,有人介绍说,他就是贵州丹寨县的“扶贫书记”侯美传。
就着剩饭剩菜填饱肚子后,侯美传一脸歉意地跟大家说:“非常抱歉,今天一整天,我都在参加上级对我进行的年终工作考核,考核一结束,我就赶过来了……”侯美传就是这样一个人——风厉雷行而不计个人得失。
2015年6月7日晚,丹寨县普降特大暴雨,个别乡镇降雨量达240.2毫米,这是60年来全县最大降雨量。6月8日凌晨1点,接到灾情电话的侯美传一面迅速部署全县抗洪救灾,一面自己立即出发前往灾情最重的南皋乡和兴仁镇,去现场指挥群众避灾救灾。
6月8日上午8时,侯美传坐着一位老师开的摩托车绕了很多山路来到南皋二小附近,准备查看学校受灾情况,却意外发现通往南皋二小的桥梁已被洪水冲毁,400多名师生被困,学校不通电话、手机也没有信号,南皋二小成为一座“孤岛”……
侯美传立即召开现场会议,要求全体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克服困难正常生火做饭,保障学生中午就餐;同时,学校尽快通知家长在当天下午水退一点后来学校接学生回家。此外,他要求丹寨县应急办和教科局立即组织力量开展清除淤泥、杂物,尽快通电恢复上课。由于侯美传现场组织有力,南皋二小的学生都很安全,学校的重建有序进行。
当天下午2点,当侯美传又到岩英村、王家村救灾时,原本宽大的通村水泥路已经被洪水冲垮了,有些道路只剩下约几十公分宽的“田埂路”。“前面的灾情如何?老百姓安全吗?……”侯美传心急如焚,无奈汽车不能通行。就在这时,一位老乡骑着摩托车经过,侯美传立即拦住他说:“小伙子,我能坐你的车过去吗?”
侯美传搭乘一辆摩托车上路了。他们走了一会,前面的路越来越窄,并且不断有被风刮断的大树技掉落地上。当小伙子问清楚侯美传的来意和身份后,他害怕山路崎岖泥泞万一有个闪失,就犹豫地停下车来,不敢再走了。而侯美传却鼓励他说:“不要怕,前面还有灾民在等着我们,再危险也要过去。”在侯美传的鼓励下,小伙子骑摩托又载着他艰难地行进,有的地方实在过不去,他们两个人就一起抬着摩托车步行前进。
“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侯书记能出现在救灾现场!”一位驻村干部回忆说,侯美传书记一来就挨家挨户查看受灾损失,询问有没有人员受伤。当天下午,丹寨县的救灾棉被、大米、锅碗、油盐等救灾物资,就陆续送到受灾的村寨和村民手中。
“第一时间赶过去,一个是能给受灾百姓信心和温暖,还有一个是能更准确地了解掌握受灾情况,能更加有效、快速地部署救灾工作”。侯美传告诉千龙网记者,只有真心跟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在一间屋子里拉家长里短,才能真正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出来的决策才会接地气。“远离群众,就是失职!”
2014年11月,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在侯美传陪同下考察丹寨县,听取工作人员介绍丹寨县茶叶铁皮石斛发展情况。(丹寨县委宣传部供图)
丹寨县老百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侯美传
侯美传在丹寨主政几年来,跑遍了全县所有的村寨。一位退休的老同志说:“他是丹寨县历史上任期内唯一一个走遍全县161个村居、400多个自然寨的人。”当地农民之所以也亲切地叫他“伙计”,是因为丹寨县老百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侯美传。
2013年8月,侯美传轻车简从来到兴仁镇排佐村,他发现这个村的单身汉特别多。经过详细了解,侯美传才知道,原来排佐村自然条件差,生活贫困,是丹寨县的一类贫困村。村里的姑娘纷纷外嫁,外村的姑娘又不愿进来,于是,排佐村成了远近有名的“光棍村”。
为改变这一现状,侯美传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捆绑各类资金,迅速启动排佐村小康水、小康路、小康电、小康房、小康环境、小康通讯、小康产业、小康贷款、小康组织、小康乐等“十大小康工程”的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迅速改变了排佐村的贫困现状。为此,侯美传先后15次亲自到排佐村动员群众和现场督战。
如今,排佐村新建的环寨大道宽4.5米,总长3500米,环寨大道两旁是别有民族风情的农家吊脚楼。排佐村的路灯亮了,寨门立起来了,自来水通了,农房变靓,寨寨通车,户户建起花池,栽上了芙蓉花。该村茶叶、黑毛猪养殖、林下养鸡、养羊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
“如今的排佐村旧貌换新颜,一些光棍户已经娶上了新娘,成了家。”侯美传告诉千龙网记者,排佐村也跻身黔东南州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而当地老人感慨地说,“他就像我们的伙计,有了他,排佐村迎来了第二次解放”。
2014年5月12日,丹寨县东湖路生态移民安置点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县最边远、最贫困的排调镇高峰村,这一次集中搬迁了的117户农户移民。当天,3辆组团购房中巴车停靠到站,大家兴高采烈地步入摇号分房会场,热烈讨论“你家享受多少补贴、自筹多少、分到新房后怎样装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丹寨山高谷深,很多村庄都散落在大山间,百姓要想真正摆脱贫困,只有搬离深山,移民进城。”侯美传回忆说,由于一些村民担心搬出大山后,在失去土地、又缺少生存技能的情况下,村民们立足城里而无法生存。
为了让这批生活在海拔1701米高、不适宜居住的高峰村群众搬迁进城,2014年,侯美传一个月内连续4次爬上了牛角山,到全县最边远、最高寒、最贫困的高峰村召开群众大会,列出县里出台的一项又一项的移民保障政策,苦口婆心劝导群众移民进城,老百姓这才肯搬出了大山。
目前,高峰村已有260户、占全村一半多的农户移民搬迁进城,丹寨全县已有6170余人移民进城。这些移民户有的在开发区务工,有的在县城办起了家政服务公司、建筑工程队,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丹寨县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的目标,一举成为贵州全省扶贫生态移民的先进典型。
“丹寨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激励干部敢闯
丹寨县地处贵州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耕地切割零碎,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水和路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年前,在丹寨县委会议上,侯美传铿锵表态:“我们再苦几年,也要千方百计把制约丹寨发展的水和路问题解决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侯美传向千龙网记者介绍说,为彻底解决困扰全县发展几十年的用水问题,丹寨县咬紧牙关,启动了投资近6亿元、库容2230万立方米的吊洞水库建设;在贵州省水利厅的帮助下,丹寨县还通过一大批水利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全县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
“为破解交通瓶颈,我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加大丹寨高速公路的争取、征拆和协调服务。”侯美传说,2014年底,丹寨县终于开通了凯里到丹寨县城的高速公路,结束了丹寨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全县强化通村公路建设,2015年年底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小康路的梦想在西部的贫困小县提前实现。
4年来,丹寨县全县建成农村水泥路和柏油路530公里。破解了水和路两大瓶颈,丹寨发展起来就更顺畅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706元增加到2014年的5867元,实现了年均16.53%的高速增长,连续3年增速排名贵州全省前2位。多年来,侯美传始终把抓党建作为推进工作的“牛鼻子”,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考核排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督查督办工作连续3年考核排名贵州全省第一。
“没有解决最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全县的小康梦就无法实现。”侯美传向千龙网记者解释说,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干群结对的帮扶方式,推行“4321”的“县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模式,发动97个县直单位2439名干部与2813户贫困群众“结穷亲”。这一做法,丹寨县干部们把困难群众拉上了向小康奋进的“马背”,涌现了杨林、梁进冬、马定毅、龙文等4位全国“最美基层干部”,还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苦干加巧干,也让侯美传扶贫感受颇深。2014年9月,侯美传获悉国务院扶贫办和万达集团要到贵州考察后,便又动起心思。当年11月13日,他带着一帮人乘火车进京并连夜在火车上研究如何在第一时间“攻陷”万达……
终于,侯美传一行进京后,以清澈见底的诚意和17万人民热切脱贫的愿望,深深打动即将动身来贵州的考察组和万达高层,丹寨成为万达集团在贵州对口帮扶的唯一县份。目前,“万达职业技术学院”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筹建,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万吨硒锌米精加工厂、万吨茶青加工厂预计2016年7月启动建设。这一“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新模式也开了全国先河。
“要盘活全县资源,还必须要有一大批优强企业入驻。”侯美传介绍说,丹寨全县先后引进了兴富祥装备制造、及上下游配套企业26家落户金钟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为贵州省新兴的装备制造基地,而金钟经济开发区也一举成为2014年贵州省十大样板示范产业园区。同时,丹寨县引进了茅台生态农业、香港培力集团等24家知名涉农龙头企业入驻农业园区,吸引企业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生产、加工基地。由此,丹寨农业园区也一举成为2014年贵州省十大样板示范农业园区。
在丹寨高速匝道口,千龙网记者也发现,路旁竖立着一块“丹寨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的大型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对此,侯美传介绍说,2014年11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专程赴丹寨调研时,对这幅不一样的标语很感兴趣。陈敏尔好奇地问身边的侯美传:“你们为什么用这句话?”
侯美传回答说:“丹寨是小县、穷县,发展的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种信念,迫切需要一种精神,迫切需要一种自信,来提振全县干部、客商和群众的精气神,在县委的带领下,攻坚克难、奋力前行!”而这块广告牌现在成了丹寨的一道风景,也成了激励丹寨干部干事创业的标杆。
如今,丹寨县先后获得“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和“全国最具民族风情县”等多项荣誉。一组组数据和一项项殊荣,见证了侯美传作为“扶贫书记”带领17万苗族同胞共同奋斗的艰辛历程。对此,侯美传郑重地表示:“作为县委书记,我肩负带领苗乡17万百姓实现小康的重任,我将倍加珍惜,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苗乡人民的脱贫奔小康闯出一条新路。”(千龙网记者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