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2016 汉字之美:中国古代哲人的沉思与当代书家的表现

2016-06-21 16:07:5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张雪梅

  图片默认标题

  [篆刻]刘永清/ 刻

  东周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56 年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革新时代”、“轴心时代”。“士”阶层的崛起,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情势。“士”拥有独立社会地位,掌管专门文化知识,不耕而食、不富而贵。他们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议、外交使节、思想精英、文教师长,活跃于历史舞台,推动社会蓬勃前进,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鲜明的群体品格。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大批新兴地主、商人、平民子弟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随着氏族宗法制的彻底崩解,区域文化的格局在宗族藩篱的废墟上呈现出早期的规模,以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从学术上突出了文化的区域特色。东周时期的这一特色产物,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天的权威动摇,神的地位沉沦,士的阶层崛起,人的力量开始爆发,“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从遵天道转变为重人事的民本思潮。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经典命题。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互相驳难、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有儒家的醇厚、墨家的严谨、道家的超逸、法家的冷峻、阴阳家的流转等等,诸子百家的热烈争鸣,为中华民族心理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充足的思想资料,同时孕育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品格和博大精神。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文化得到多元发展,文字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扩展,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也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书法面貌多样化的表象下,文字发展则趋于规范化、条理化,书写工整、严密。同时为了便于书写也出现了隶书等新的文字样式,这是一个在中国书法史上极具开拓意义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风格区域差异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局面,包括北方中原系的清峻、南方楚系的秀美、西方秦系的方整。以《石鼓文》和《诅楚文》为代表的石刻文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书于玉石、丝织物和竹木简上的墨迹资料也被大批发现,如形态多变、笔法清晰的《侯马盟书》,形态扁平、接近隶书的《楚帛书》,以及风格各异的简牍书。

  和而不同

  孔子用语,谓和谐而不苟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书体与风格

  楚简

  楚简,属战国时期竹简,其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时期的风格。字形扁平欹侧,用笔厚重,亦不失灵巧,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今人书写楚简于纸上,与书于竹木效果另有不同,笔致古朴之中不失妍秀。

  内容释义

  和而不同

  语出《论语·子路》。孔子认为,君子善于与不同意见和思想的人平等以待,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既不盲从附和,也不唯我独尊。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意谓宇宙间最根本的原则是自然,听任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自生自灭而不加以干预最为高明,而一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人为活动都应该取消。只有道法自然的社会才是“至德”的社会。

  书体与风格

  战国金文

  战国金文与殷商、西周的不同之处在于器形铸成以后镌刻铭文,所以笔画比较纤细;其次,此时的铭文多刻于器物的表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为金文书法开辟了一个新境地。今人书写战国金文,多笔画瘦硬、清峻,字形修长,笔画两头尖锐,刚健有力。

  内容释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语出《老子·二十五章》,意谓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具有顺其自然的本性。旨在倡导人们尊重万物的本性,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保持自然本真、淡泊名利的心态。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