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2016 汉字之美:中国古代哲人的沉思与当代书家的表现

2016-06-21 16:07:5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张雪梅

  图片默认标题

  [篆刻]张伟 /刻

  唐 公元618 年〜公元907 年

  历史

  公元7 世纪,当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及身后的“哈里发”建立起横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的时候,在东亚大陆杨隋和李唐相继开拓疆土,军威四震,建立起东临日本海,西至中亚细亚,南至印度支那,北至蒙古的隋唐大帝国,金光熠熠,威力远被,中华民族进入了强大的隆盛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得到强劲的发展。唐代政策开明,儒、释、道三教并行,科举制度的确立使诸多寒士崛起并参政,胡汉文化融合进一步加深。外域文化涌入中国,帝都长安成为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诗的创作达到了辉煌的巅峰;书法极尽妍美;绘画充满活力;乐舞盛大欢腾;文章酣放茂郁。强大文化力度的拥有,使唐代中国成为向周边文化地区辐射的源地。唐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充实而全面,亦成为朝鲜半岛文化的母本。强盛深厚的唐文化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亚世界的文化面貌,而且将其光辉辐射向远西世界。唐文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巨大的、永不磨灭的足迹。

  思想

  唐代广阔的疆域、发达的经济、包容的社会、宽松的政策,促进了思想的多元扩展和深入发展。道教风行、佛教兴旺、儒学昌明,唐代统治者尊道、礼佛、崇儒,更鼓励自由展开辩论。三教并行不悖,互相吸取,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唐代的帝王以身作则,在文艺思想和政策方面都做出了表率。论文学,盛赞陆机“文藻宏丽”;论书法,思慕王羲之“尽善尽美”;论音乐,呼应嵇康“声无哀乐”。臣子们也上行下效,肯定前代的成就,推动文学艺术思想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的思想文化以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大气象,与整个时代交相辉映。

  书法

  唐代是一个书法高峰竞起的繁盛时代,略可分为初唐、盛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唐太宗提倡书法,从法帖收藏到以书取士,都客观地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初唐书坛,以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为代表的书家,注重骨力、风神劲拔,以真、行书为胜。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至盛中唐时期,中国书法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唐玄宗的提倡,隶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篆书也是自成面目。楷、行、草诸体名家辈出,各立门户,蔚为大观。晚唐时期,书法自硕厚趋于瘦劲。佛教、道教的写经书法,在唐代也占有一席之地。

  存仁行义儒家的“道”是从存于内的仁,到见于行的义,即从“治心”到“治国平天下”的过程。

  书体与风格欧体欧阳询的楷书被称作“欧体”,用笔方圆兼施,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精密俊逸,瘦硬峭拔,为千古楷式。时至今日,亦多为书者所取法。

  内容释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语出韩愈《原道》。博爱叫做“仁”,恰当地去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义”之路前进便为“道”,使自己具备完美的修养,而不去依靠外界的力量就是“德”。仁和义是意义确定的名词,道和德是意义不确定的名词。韩愈的这种观点,是为了建立儒家道统说,反对佛教、道教的理论,认为儒家的道是仁存于内,义见于行。必以仁、义为定名,方可区分儒家与佛教、道教在“道”的界说上的不同。

  正本清源意谓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汉书•刑法志》)

  书体与风格狂草草书在盛唐时期最为炫目。以贺知章、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家,笔法变化多端,骤起骤落,大开大合,连绵缠绕,极大地发挥了中国书法的动感特征,创造了一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风格。唐代的狂草折射出盛唐时代人们一种奋发昂扬的心理状态,被视作时代精神的一种浓缩。后世狂草继承者不乏其人,今人亦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更赋于狂草以时代气息。

  内容释义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语出《隋书•李文博传》,意思是说如果想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其源头的清洁,如果想要端正其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根本,或者说欲端正一个人的行为,就必须端正他的思想。

  贵愚贱圣意谓居于尊贵地位的人也有愚蠢的,居于卑贱地位的人也出圣贤。(柳宗元《六逆论》)

  书体与风格褚体褚遂良的楷书被称为“褚体”。“褚体”深得王羲之书法之媚趣,华丽柔婉,起收转折富于变化,结构加强了开合、欹侧的调整,为历代论书家所推重。当今书者取法“褚体”者,其作品亦妍媚可喜。

  内容释义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旧”者,盖言任用者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而新者圣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语出柳宗元《六逆论》。他认为“贵而愚”和“贱而圣且贤”彼此之间的地位是应该改变的,打破儒家所规定的贵贱圣愚地位不变的界限。人的智愚不是固定不变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是可以改变的。表现了柳宗元在传统儒家思想面前敢于标新立异的独立思考精神。

  借古鉴今意谓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唐太宗语)

  书体与风格颜体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颜真卿的楷书摆脱了初唐延袭晋人的藩篱,创造了新的书法风范。他的楷书大气磅礴,雄健端庄,舒展平稳,赋予阳刚之美。千百年来,颜体被尊为典范,后世学颜之人亦不乏自出新意者。

  内容释义借古鉴今。唐太宗语,见《旧唐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是说,用铜来做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自己的衣帽;用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和王朝的更替;用人来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得失。

  慎始敬终意指自始至终都谨慎。(《礼记•表记》)

  书体与风格柳体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作“柳体”。柳公权曾任三朝侍书达二十年之久,他的楷书综合了本朝前期书家的优点,方拓峭险,别开生面,亦不乏妍媚,自成一家。柳体楷书精练苍劲,以骨力见长,为楷书最为精致者。后世学书者多以柳体为范本,追求精致谨严的风范。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语出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意思是作为国君,在遇到想要的东西时,就要思考知足常乐的道理,进行自我约束。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想一想,这是不是可以不做,会不会惊动百姓。常常有危机意识,才能够使自己的思想谦虚平和。害怕骄傲自满,就应该常常思考海纳百川的道理。如果喜欢打猎,就该有所限度。担心自己懈怠,就应该想想凡事如何做才能善始善终。害怕自己受蒙蔽,就应该想一想自己如何虚怀若谷才能广纳臣子的意见。担心听信谗言,就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行为端正,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实行赏赐,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随意改变标准。执行惩罚,也不可因自己一时的怒火而恣意滥用。做到以上“十思”,发扬“九德”,那么一个国家就能够人尽其才,智者能够发挥他的智谋,勇者能够竭尽他的武力,仁者能够传播他的贤德,信者能够表现他的忠义,文臣武将都能够竞相为朝廷效力。

  诸法空相佛法认为一切法都没有自体,都是因缘和合而现的幻相。相不是没有,是有,但是它不是真实的。佛法里面真妄的定义是说:永恒不变的,那就是真实的;如果会变化,无论它变化的速度是快还是缓慢,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

  书体与风格写经

  唐代写经书法具有浓厚的特色,被称为“经生体”,但在师承渊源上仍以社会流行的书法范本作楷范。细观每一个字,都极富变化,特别突出横划、捺划等主笔,在字形中间部位的横划,多破锋直入,类同尖刀,收笔时稍事停顿,即作回锋,给人以迅疾、畅快之感。这样单刀直入的笔法也是抄经速度上的要求所致。由于写经体的独特艺术魅力,多为后世学书者取法。

  内容释义《心经》《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含义最深、影响最大的经典。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