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记者深入陇南 揭秘巴蜀咽喉脱贫决胜之谜

2016-06-29 19:08:59|来源:中国甘肃网|编辑:杜军帅

  6月26日,“脱贫决胜看陇原”2016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甘肃行圆满结束。近十天的采访活动,百家网络媒体,从兰州一路走到了陇南,6月24日,来自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央视网、国际在线、中新网、中国台湾网、中青在线、腾讯网、网易等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组成的采记者团感受了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陇上江南”。

  陇南历史悠久,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主要中药材和油橄榄产地之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

  近年来,陇南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群众增收,大力发展马铃薯、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特色富民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和市场最大化,稳定增加经营性收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时足额落实国家各类补助资金,切实增加转移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突出抓好组织输出、中介培育和技能培训等关键环节,重点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技术人才,实现贫困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大幅增加工资性收入;树立跳出农业抓扶贫的思想,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积极发展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产业集中区和专业村,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记者深入陇南  揭秘巴蜀咽喉脱贫决胜之谜(图)

  西和县半夏挑拣车间

  中国半夏之乡 马铃薯“升职”为金豆豆

  24日下午,媒体行成员来到陇南市的第一站——西和县,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耕地面积达60万亩,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半夏之乡”。为了更好的汇溪为流、集散为整,将流通纳入大市场,带动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西和县何坝镇成立了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

  采访团记者了解到,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抢抓脱贫攻坚机遇,采取企群共建和电商扶贫的帮扶模式和生产发展带动、电子商务带动、金融贷款带动的带富模式,带动全镇120户贫困户脱贫,有效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是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向贫困户提供良种、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带动8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2015年在合作社务工贫困人口收入达38.4万元;二是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通过网店高价代销周边贫困户种植的半夏、牛蒡子等中药材,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015年,在合作社带动下,26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三是鼓励40余户贫困户以精准扶贫贷款、土地等形式入股,通过“保底+年终分红”方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中,合作社采取“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措施,带动周边16个村760户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半夏、牛蒡子等中药材7000余亩,并用运电商网络营销方式,实现半夏、牛蒡子等中药材网上销售2450万元,有效农户收入水平。

  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记者深入陇南  揭秘巴蜀咽喉脱贫决胜之谜(图)

  西和县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

  西和是甘肃省最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地区之一。央视网记者以《【脱贫决胜看陇原】小土豆大产业——“甘肃吴大宝”的致富路》为题,通过采访被誉为“甘肃的吴仁宝”,西和县河坝镇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郭大权,详细描述了从1999年起,郭大权如何将一家马铃薯收购点变成带动西和县人民发家致富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自称是农民的郭大权,如今已是西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合作社的会员人数达到了4680人,合作社内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社员有1484人,“合作社向他们免费提供良种,最后由合作社收购,只要愿意种植,销路根本不愁”,郭大权告诉记者。

  而山西新闻网和中国兰州网的的记者则是围绕西和县马铃薯“升职记”,介绍了民旺马铃薯合作社在生产经营的范围内,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合作社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建成千万粒原原种生产线,生产负荷达到100%时,每年可生产27.5万瓶约550万株,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1000多万粒。目前,何坝镇已形成了“合作社+企业+基地”的现代经营体系已形成,合作社原种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障了原种的生产质量。

  2015年,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3万亩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值达到6208万元,一次性返还4200户社员利润558.7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1.33万元,使马铃薯成为农户实实在在的“金豆豆”。

  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记者深入陇南  揭秘巴蜀咽喉脱贫决胜之谜(图)

  记者团参观入驻校区的网店

  成县打通电商带贫渠道 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结束了西和县的采访,6月25日,采访团成员来到了成县的陇南师专电子商务学院,看成县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带动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记者团了解到,成县电商中心以农产品网上销售为突破口,依托产业优势,注重市场运作,强化行政推动,围绕“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突出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和微媒体助力网上销售,探索出了一条整合资源自建服务平台、借力外援合作“两条腿”走路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子。在发展电子商务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和功能定位。特邀全国知名电商专家考察、论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确立协会、品牌、物流、网店、供货、宣传“六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电商协会、一套扶持政策、一批品牌农产品、一支营销团队、一系列实操培训、一体化发展平台的“六个一”发展路子。

  成县通过实施电商扶贫,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创业致富思维转变、贫困乡村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提升。使得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23万户8.69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0.89万户3.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9.8%下降到14.1%,全县逐渐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花桥村美丽蝶变 乡村游让农户精准脱贫

  6月25日,采访团一行走进康县花桥村,在央视网记者的眼中,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上,栽植着斑竹、金竹、楠竹、松树、银杏、桂花、垂柳、紫薇、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各类乔灌花木,形成了竹海、旅游节点交相辉映,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靓丽风景线。

  花桥村一棵1300多年的菩提树,与村内的茶马古道游龙关遥相呼应,每天引来不少游客。村民许得花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客栈,不到10间客房,每到周末几乎都能住满,平均下来每月收入上万元。这样的农家客栈,在花桥村将近有10家,不少村民经营农家乐,农家客栈,便民小超市,出售当地土特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事实上,花桥只是康县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上60个美丽乡村中的一个。

  康县宣传部长郭力逢在“脱贫决胜看陇原”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陇南见面会上表示,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生态美丽康县、打造整县生态旅游大景区”的工作思路,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提升康县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同时促进康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借力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快捷优势,加大对茶马古道、男嫁女娶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宣传,目前,康县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农户达到4659户,户均稳定收入在1万元以上。

  今年6月16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率团在康县观摩项目时指出,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及全域旅游的经验可以总结为:“留住了乡愁,装扮了乡容,开发了乡宝,富裕了乡民。”

  陇南“互联网+”出新意 “大数据”助力精准脱贫

  陇南市紧跟“大数据时代”步伐,抢抓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契机,已经不单单是句口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之下,“互联网+”、“大数据”建设,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十分抢眼的亮点。

  走进陇南市大数据中心,陇南市市委书记向采访团介绍了陇南将“互联网+”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打破部门信息孤岛,建设集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应用为一体的“互联网+”产业综合运营项目,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助推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采访团记者了解到,陇南市目前已完成了“21+”工程。“2”为两个中心,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政务中心。云计算中心,可为全市提供数据存储、计算资源共享、应用支撑、系统托管等服务。大数据政务中心,实现了全市大数据统筹规划、数据汇集、分析挖掘、共享交换、专题应用、应急指挥、汇报展示、公共服务八大功能。目前已整合共享全市4000多个监测点信息资源,接入公安、消防、国土、气象、水务、建设等多家单位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急指挥的统一调度。

  “1”为大数据共享平台。陇南市建成地理信息、经济社会、人口法人、政务服务等多类数据资源,六大数据库,为全市政务工作开展和业务协同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支撑。

  “+”为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宏观决策、防灾减灾、新媒体宣传、公众服务、文化旅游、应急指挥等多项应用。

  陇南市将大数据应用到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创“零死亡”奇迹。陇南市将自然灾害防御作为减少因灾致贫的重要举措,整合了全市1976个自然灾害监测点和2.5万应急人员资源,自主研发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将灾后被动救援,转变为灾前主动防御。

  以该市文县碧口“8•7暴雨”为例。8月5日8时,指挥中心通过天气雷达、卫星云图、雨量水位监测站等发现碧口一带未来几天将出现强降雨,工作人员通过密切监视相关指标和视频等各类信息,分析判断后,向碧口应急人员发送暴雨蓝色预警。

  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如今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5月底,全市开办网店9104家,累计实现销售39.16亿元。土鸡蛋、土蜂蜜、木耳等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康县两河镇贫困户巩兵州从2014年8月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30多万元,纯利润接近6万元,实现了脱贫。以花椒、核桃、苹果、中药材等为代表的陇南特产在网络上销量持续上升。

  聚焦陇南精准脱贫 百家网媒全方位报道

  6月24日至6月25日,短短两天时间,百家网媒甘肃行采访团的记者们聚焦陇南精准脱贫,对陇南进行推广宣传,畅谈亲身感受。参与活动的各家媒体不仅通过文字、图片、微博等方式对陇南进行了全媒体播报,同时还设置了专题报道,对陇南的发展,陇南的企业风采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杨亚楠 文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