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国务院报告:推进自然保护区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2016-07-01 09:55: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蔡靖骉):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那么,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究竟如何,又存在哪些潜在威胁?新时期,如何实现五大发展理念当中的绿色发展?30日下午,国务院在北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自1956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以来,中国已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保持基本稳定,84%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或保持稳定,区内森林、草地质量明显提高。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报告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东北虎、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曾经野外灭绝的麋鹿,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重新引入,种群数量也稳步上升。报告也指出,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严峻挑战。按照有关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而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然而,现实中,这一禁区却在一些地区受到践踏。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自然保护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一些地方在自然保护区内,甚至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盲目开发建设,导致生态系统‘碎片化’,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和价值。”

  报告介绍,有关部门对陕西秦岭山麓生态屏障违规建别墅等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事件开展专项核查,严肃查处典型违法违规活动,推动地方健全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建立综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快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时,报告进一步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善保护效果为主线,以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注重改革创新,严格执法监管,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督察,督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主体责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纳入红线范围。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采取约谈、挂牌督办、曝光等手段,强化问责监督。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排查,规范旅游等开发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整改。”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