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 一线故事:独臂总师
——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
文字/杨林 姜彬 薛亚波 漫画/苏菲
他是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曾经投身革命的“土八路”,曾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勋章。他是长者、是智者,更是强者!
从66岁到85岁,这个总师他干了20年。而从1938年到2003年,他在国防军工战线上工作了整整65个年头。
从不惧怕战争
1937年,对旧中国积贫积弱怀有切肤之痛的祝榆生,毅然放弃银行职员的“金领”工作,投军报国考上了黄埔军校。为了抗日,刚入学的他就转投了八路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祝榆生就是真实的历史教科书。
在抗日前线,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祝榆生手中往往只有大刀和步枪。面对战争和死亡,祝榆生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他参加过30多次战斗,是一名时刻与死神较量的真正战士。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祝榆生把目光转向了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上。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刻苦钻研军事技术,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大大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
直面惨淡人生
上天或许是嫉妒祝榆生的才华,一次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祝榆生身先士卒,只身排除火炮故障,不料炮弹突然爆炸,他的右臂血肉横飞,经急救,虽幸免罹难,但整个右臂被截肢。他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乐观前行,他近乎痴迷地继续从事着武器的研究和改进工作,从此与兵器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名独臂“土八路”华丽的转变为兵器行业的专家。
从“学生”到专家
1959年,为把整个武器系统搞清楚,系统学习武器专业知识,41岁已授衔上校的祝榆生主动要求去哈军工当“学生”。“我们在哈军工读书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叫祝榆生的老师,兜里总揣着课程表,听遍了各个课程。他就喜欢这个,爱钻研这个,不是为了毕业。”原总参军训与兵种部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说。
第二年,其所在炮兵二系分出去变成炮兵工程学院,他从副教育长、教育长一直当到学院的副院长。1966年,炮兵工程学院集体转业,交给当时的五机部,改名华东工程学院,也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这段时间里,祝榆生一直是在南京工作,直到1975年。
1975年,祝榆生离开南京的家人,单身进京,借调到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工作,1978年正式调入,担任副院长。在这之后的20多年岁月中,开启了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研制的传奇之旅。
年过花甲挂帅
1984年,祝榆生已到离休之年,在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三顾茅庐”力邀之下,66岁的祝榆生受命担任99式坦克总设计师。中央军委给祝榆生下任务,要造出能与发达国家抗衡的主战坦克。很多人认为,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这是项完不成的任务。可祝榆生竟暗暗加码:“打个平手有什么用?我非要把它打掉!”
从那时起,祝榆生再也没休过假。他每天一起床就开始研究问题,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试验场了解情况,要么就是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这位倔强的古稀老头儿,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经常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跟着坦克一起下部队,有时还硬要亲自往坦克上爬。
研制领先坦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发动机和加工工艺比不上西方国家,祝榆生选择的策略是依靠高综合系统取胜。他们在99式坦克研制过程中,采取了技术上螺旋上升、效益上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
所谓技术上螺旋上升,啥意思呢,就是在技术方面,每个部件或系统,成熟一个就鉴定一个。这种技术管理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也使科研人员能较快获得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研发队伍的积极性,做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而“效益上良性循环”就更神了。他决定在新型坦克的研制中分两步走,诸多关键技术、部件在整车定型前后,广泛用于外贸和国内其他坦克或有关装备的改造上,创造了66.7亿的价值。这就使得在国产武器中,99式坦克成了个异数——在定型之前,他们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坦克研制定型前后要参加极端条件下的试验。寒区试验在塔河,赶上零下四十八九度,坦克发动机的油会冻成棉絮一样的东西;热区试验时,地表温度六十度以上,不敢摸坦克,怕“粘”手;高原试验,到了别的车上不去的高度,装了增压器的99式坦克能上去;涉水试验,坦克要穿过5米深的水……
祝榆生,虽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却为了绝对把握尽可能跟着“到处乱跑”,寒区、热区、高原,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拖着断臂在荒野试验场来回奔波、在坦克上爬进爬出。72岁,祝榆生在出差的路上摔断了三根肋骨…… 2003年的一天,85岁的祝榆生又在楼梯上摔了一跤,颅骨一直留有骨折的痕迹。住了一段时间院之后,他终于决定正式退休。
淡泊身外之名
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老绝对有资格站在褒奖的浪尖。但他却像当初平静地接受任务时一样,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在祝榆生90华诞之际,几位学生给祝榆生写了一封信,信里这样说:“在三代坦克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系统的工作中,您的智慧、科学决策能力和勇于替下面技术人员承担风险和责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您以您的智慧、勇气和人格的力量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宝贵的支持。同时,面对各种荣誉和利益,您又是那么淡泊和谦逊……您的智慧,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教育着、影响着我们。”
上天再一次跟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14年10月23日,在渐霜风凄紧的深秋时节,96岁的祝榆生离开了我们。而他一生创造的奇迹,代代相传。
曾经的“土八路”,永远的独臂总师!
祝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