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1998抗洪,今年应有哪些进步
长江洪水的魔兽在时隔18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施威,似乎要考验中国这些年的治水工程建设,以及这个超大社会的团结。
长江中下游地区入夏以来大到暴雨连续发生,多地几个小时内就狂泻全年10%的降雨,安徽、湖北、江苏等省接连告急。重庆、贵州等上游地区的水情也逐渐趋紧。到昨天官方更新的灾情统计数据为:186人死亡,45人失踪,受灾人口3282万人,受灾农田294.2万公顷,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人民币。
3282万是个很大的受灾人口数字,大约是欧洲两个中等国家的人口之和,或者半个法国人口,小半个德国人口。长江是全世界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大江河,也是大陆季风带上的超大河流。它灌溉了中华文明,也向我们提出了从古至今的严峻挑战,今年看来它要再一次证明自己的不可驯服。
1998年大洪水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那一年长江全流域死亡1320人。今年受超级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迄今长江流域的降雨势头更猛,但是长江堤坝和水库系统的强大也与18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科技实力更显突出。
此外1998年时三峡大坝还未建成,这个受到舆论争议的大坝能为调节洪峰起多大作用,将在众目睽睽之下作出表现。
一方面汛情危急,国家的抗洪应急机制全面运转起来。另一方面近20年来中国社会对洪水的认识在进化,堵洪水不再是防汛工作的总指向,“抗洪”这个口号不再像过去那样突出,或者它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
中国大多数城市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缺水的,很多地方“没有雨水盼雨水,来了台风又怕台风”。水既是财,又是患,如何转患为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愈发紧迫的课题。
应对今年的大洪水,我们应当有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要做到死亡人数大大低于1998年,财产损失也应当低于那一年的规模。
第二,水大难逆,但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除了有计划的弃堤和分洪,意外的溃坝溃堤应尽量减少。暴雨和洪水总会造成山体滑坡,但地质灾害导致重大伤亡的情况应努力避免,这是减少伤亡的关键所在之一。
第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已在中国社会广泛树立起来,然而长江流域人口过度密集,邻水而居的安全性在很多地方实际上不达标。这次洪水应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一些实践性突破,沿江沿河城市的布局应当更趋合理,让水多有些去处,“不怕水”就会多几分底气。
第四,中国是治水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治水几乎就是贯穿中华文明的主线。然而近年来对治水的非议也有很多。应当认真对比今年与1998年防汛减灾的不同情况,为总结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际利弊积累重要参数,为下一步是否开建新的大型水利设施提供决策依据。
汛情紧急地区的首要任务是防灾减灾,其他地区应施以援手或声援长江防汛前线。舆论场讨论有争议的问题不应过急,另外要实事求是,避免煽情。在武汉部分城区被淹时,网上一些人翻出几年前该市投资改善排水系统的报道,加以嘲讽,遭到武汉市网友的愤怒回击。不能不说这样的“舆论监督”不合时宜,在立场和情感上都不太对劲。
中国比1998年在物理上强大多了,然而大自然永远都更有力量。我们需要与洪水“博弈”,除了要更有力量,还须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能力在困难和分歧面前保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