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已致128人死亡 台风"尼伯特"登陆在即带来新挑战
7月3日16时,长江汉口水位达到27.08米,逼近27.30米警戒水位。上涨的江水淹没了汉口江滩的亲水平台。图片来源:新华网
灾情:已致128人死亡,2333.5万人受灾
国际在线报道:据民政部,截至7月5日9时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67市(自治州)331个县(市、区)2333.5万人受灾,128人死亡,42人失踪,134.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9.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1万间房屋倒塌,24.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34.9千公顷,其中绝收29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1.6亿元。
其中,湖北中东部和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和东北部、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100-250毫米,湖北东部部分地区、安徽中部、江苏南京和常州等局地300-500毫米,湖北红安县北部局地803毫米、南部局地624毫米;上述地区降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其中250毫米以上的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
强降雨导致多地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民房进水、房屋倒塌、农田冲毁,公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安徽、江西、湖北境内多条国道、省道发生道路崩塌,造成交通中断;京九、成渝、川黔等多条铁路线一度中断运行,导致多趟列车晚点或停运。
当前七大流域洪水情况,其中长江淮河流域最为严重。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特点:降雨多,强度大,洪水集中
据国家防总,当前全国汛情、灾情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南方降雨过程多,暴雨强度大。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共发生15次强降水过程,其中6月26日至28日的强降雨覆盖太湖、长江下游和淮河三大流域,太湖流域面平均降雨量达112毫米,最大点雨量江苏江阴456毫米,安徽金寨400毫米。
二是大江大河洪水并发,时间集中。6月15日以来,珠江、太湖和淮河均发生编号洪水,其中西江干流、淮河干流和太湖相继超警。
三是中小河流超警多,洪水量级大。有19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较2000年以来同期偏多57条,其中33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12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4条河流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
四是台风活动频繁,生成登陆多。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共生成9个台风,较常年同期偏多3.3个,其中3个达超强台风量级。第8号强热带风暴“鲸鱼”于6月22日在海南登陆并影响我国。
五是部分地区灾情严重,城市内涝突出。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受灾面积等指标虽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少,但全国8成以上的灾害损失集中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南京、常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内涝问题突出。
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是导致此次汛情灾情的主要推手。上图显示了2016年1月份时赤道东部太平洋、南美洲西部海面温度大幅升高。图片来源:NOAA
原因:超强厄尔尼诺
据中国气象局,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还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21个月;峰值强度为2.9℃,海温距平累积值为30.2℃。其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海温累积距平之大,均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之最。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当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区的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5℃,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由于热带海洋温度偏高,通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就会改变正常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也会对我国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对我国而言,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夏季东北地区易出现低温。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洪涝,东北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1951年以来共发生了3次(另两次分别是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对比:本次洪涝灾害比1998年洪灾弱一些
据中国气象局,今年我国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先后出现20多次强降雨过程,为近5年来同期最多,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来同期最多,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1998年6月12日至27日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持续了16天,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最长一场暴雨持续时间仅为7天。
结合导致此次汛情的厄尔尼诺现象,与1998年相比,今年中高纬的环流形势存在明显不同,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
因此,虽然今年我国夏季洪涝灾害较常年明显偏重,但其程度弱于1998年。
台风“尼伯特”可能于8日在浙闽沿海登陆。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新挑战:台风“尼伯特”即将登陆
据国家防总,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台风级)7月5日8时中心位于台北市东偏南方约191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7、10级风圈半径分别为300、80公里。据预报,“尼伯特”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7日夜间擦过或登陆台湾东北部沿海后向浙闽沿海靠近,并可能于8日在浙闽沿海登陆(13~14级),也有可能擦过沿海北上。
5日8时,太湖水位涨至4.76米,超过保证水位(4.65米)0.11米,其周边有44站水位超警0.01~1.99米,溧阳、常州、宜兴等地7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太湖流域性大洪水可能与台风“尼伯特”遭遇,形成暴雨、洪水、高潮三碰头的不利局面,防汛防台风形势严峻。
中央气象台预报,到6日14时,湖北东北部、安徽大别山区、广西南部沿海、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四川盆地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