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早餐奶奶”感动之余 有关部门需要弥补什么
凌晨两点,大山还在沉睡,山间一盏温暖的炉火却已燃起,磨豆浆、蒸团子、煮粽子、切配菜,4个小时后,一位老人伛偻着腰,将食材、煤炉和开水用小推车推到黄坛口乡小学门口……这位名叫毛师花的老奶奶已经83岁,她已经在校门口卖了24年早点,人称“早餐奶奶”。最令人称道的是她,这24年来她从未涨过价。24年前卖五毛钱的豆浆、蛋饼、糯米粿,现在依然卖五毛钱。
毛奶奶一开始卖早餐,也许是退休后赚点外快,补贴家用。那时五毛钱还很值钱,每天一车早点想必赚的钱不比退休金少。钞票一天天多起来,购买力一天天小下去,这个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习焉不察。老人眼睛不好使,最怕找零,不涨则已,一涨务必涨到一元。事实上,广州的早餐包子店就是按照这个节奏涨价的,但是小山村不比大城市,大城市邻里街坊也是熟口熟面,毕竟交情浅,小山村不仅出门见熟人,而且沾亲带故,尤其是面对可爱的孩子。收钱已经有点难为情,更别说大幅度涨价。也许一次一次的难为情,耽搁下来,猛回首才发觉是一则感动中国的题材。
换做日本,24年不涨价大概很难上新闻版,要涨价才算新闻。前不久,日本赤城乳业宣布冰棍从坚持了25年的60日元(约3.5元)涨到70日元(约4元),高管集体鞠躬向公众致歉。且别着急羡慕日本物价稳定,因为日本工资也二十多年不怎么涨了。物价与工资,涨与不涨,各有各的喜悦和忧伤,难分好坏,但在具体到某个人群,则是优劣明显的。
物价稳定显然有利于退休老人,物价上涨显然不利于他们。日本不仅是个老龄社会,而且老人掌控了社会。投票权有年龄下限,没有上限,占绝对优势的老龄选民所选择的政策路线,导致年轻人生活压力沉重,婚姻生育意愿低迷,看不到未来。而中国相反,崇尚创新、速度,不仅物价和工资连年上涨,大量的风险投资还纷纷往年轻人身上砸去。不要说老人,连中年人都感觉被社会所抛离、冷落。
造成中日两国反差的,有复杂的文化和制度背景,但两国央行所采取的政策取向是重要推手。在被“早餐奶奶”感动之余,有关部门是不是要为退休金缩水的亿万老人弥补些什么?(余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