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老外在义乌】塞内加尔商人苏拉:学会沟通远比挣钱更重要

2016-07-07 09:03:3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夏文娴):清晨,在位于中国东部城市义乌市科瑞斯通国际贸易公司的办公室内,老板苏拉卡塔·提雷拉(以下称苏拉)像往常一样烧开一壶水,然后坐在茶几边。他用茶夹夹起木制茶盘上的紫砂茶具,仔细用开水烫过一遍,随后放入茶叶,洗茶片刻后将水倒掉,再续上热水,泡好一壶清香四溢的大红袍。

  从塞内加尔来中国15年,苏拉已经养成了早起和朋友们一道喝喝茶、聊聊天的习惯。他觉得这样可以更加拉近彼此的关系。

  苏拉2001年来到中国广州,后来从朋友那里听说义乌更是小商品的天堂,便在2003年来到这里工作,从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为采购货物每2个月在塞内加尔到义乌间往返一次的“空中飞人”,到2007年在义乌设立常驻代表处,再到2012年在距离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不远的银海路上成立自己专事对非贸易的独资公司,苏拉的生意越做越大。

  如今的苏拉,不但早已经习惯了义乌的生活,而且还能用流利的中文给员工安排工作、和客户谈生意、跟朋友聊生活、甚至帮忙当翻译。言谈间,他时不时会用上一些非常中国化的词汇和语气,那架势听起来几乎和中国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苏拉看来,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创业发展,首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沟通,这是远比挣钱更重要的事。当然,这种沟通除了语言交流,还有更深层面的文化上的相互包容和理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反映在国际交往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误会和不快。多年从事国际贸易的苏拉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不管是中国人到非洲去,还是他作为一个非洲商人到中国来,都必须要主动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如果想长久友好地共处和合作,就应当学习、理解和包容对方的风俗习惯,尊重彼此不同的文化,“我来到这个国家,不可能要求(当地)这些人来接受我,我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文化。我不了解的话不可能被(他们)接受。”

  今天的苏拉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作为一名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商,他非常看重入乡随俗,重视对当地本土文化的融入,就连他整个办公室的装修也都采用的是中式风格。苏拉说:“你看我的办公室,都是装饰了中国的字啊什么的。因为我是在中国,我必须把环境布置得让中国人过来能够感觉到,(虽然)看着我是外国人,但我是一个了解中国的人。这都是文化里面的一些东西。”

  在身体力行地融入中国社会的同时,细心的苏拉也常常向去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传授一两招方便实用的社交技巧,以帮助他们尽快克服人地生疏的困难,更好地融入非洲当地社会。
塞内加尔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每当斋月来临,当地人喜欢买些白糖或奶粉赠送给邻居,以表达节日的祝福。哪怕对方条件非常好,并不缺白糖这样的礼物,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苏拉告诉他的中国朋友,大家并不会在乎中国人是不是穆斯林、过不过斋月,只会感受到礼轻情意重,只要在这样的小细节上多付出一点,就可以收获到更多的友谊,“买几包白糖,送给邻居,这点小事你做了,他对你的看法就会完全不同了。完全当做我们自己人,认为你很尊重他,也会尊重你。这是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有意义。”

  苏拉在义乌有个关系很铁的中国朋友,苏拉管他叫“舅舅”。一次,这位“舅舅”要去塞内加尔工作。苏拉想托自己的母亲关照他一下。但是两个人素未谋面,用什么办法拉近他俩的关系呢?这点小事儿难不倒苏拉。苏拉说:“我跟他说,每星期你买一点水果去送给我妈。他用的钱就是我的钱嘛。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不用管为什么。他说好吧,你要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没关系。”

  于是,这位“舅舅”就不知所以然地按着苏拉的“锦囊妙计”开始送水果。过了一段时间,变化就悄悄地发生了。苏拉说:“我妈给我打电话了,说:‘哎,苏拉,你这个中国朋友人非常好,老是买水果来。我跟他沟通不了,我想跟他说话也说不来,你帮我给他打个电话,说我非常开心,他人很好。再过了一段时间,‘舅舅’也给我打电话,说:‘苏拉,你们家人太客气啦!不管事情大小都会叫我过来,(说我)也是家里人。”

  至今,苏拉的母亲和兄弟们都还对此事的起因经过一无所知,但是他们已经和“舅舅”融洽得像家人一样。苏拉说,他的愿望就是让所有去非洲的中国人都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都有一种在自己家的感觉。

  碰到中国朋友和非洲老乡之间闹误会,熟悉两边文化而又善于沟通的苏拉也总能很快找准问题的根源,做好解释工作,及时消除误解。

  曾经有一位中国商人到苏拉的公司和非洲客户谈生意,中国商人按照中国的习俗,热情地掏出香烟递给非洲客户。对方对这个举动很不高兴,觉得这是在鼓励别人抽烟,是很糟糕的行为。看到这个情况,苏拉就跟非洲客户解释说,这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发烟是友好的表示,就好像其他国家的人为了表达善意往往会给别人买杯饮料一样。苏拉说:“在世界上,你看见把烟放在兜里、自己却不抽烟的人,只能是中国人。为什么他会放着呢?送烟给你,是一种礼貌,(表示)非常尊重你。”

  经过沟通,这位非洲客户很快明白了这件事纯属误会,非常高兴地站起来,接过香烟,并和中国商人热情地握手表示接受他的善意。

  还有一次在塞内加尔,苏拉与一个中国朋友去超市买东西。营业员跟他抱怨,为什么她提供了服务,这个中国人却不给小费,还说:“你朋友是最没有用的人!”苏拉顿时明白了这又是一个误会。他及时提醒了朋友,朋友顿时意识到问题,认为自己有义务遵守当地风俗、维护中国人在非洲的形象,便立刻掏出1万多非洲法郎(约100人民币)交给营业员,营业员非常高兴地收下了。但是苏拉认为这样还不够,他还专门花时间跟营业员解释小费问题上的中非差异,“我告诉她,中国人不给你小费,你不要当成是他不好、或者没用。如果他想请你吃饭,给你的待遇是法国人都给不了的。他会给你上10个菜,哪怕吃不完,他也一定要点,为了让你开心。你每个菜都尝尝,他就很高兴。(小费)这样几块钱的事情,对他来说,他只是不了解这个东西、没有这个习惯。”

  作为一个深谙中非双方文化、善于人际沟通、富有责任心又乐于助人的外国商人,苏拉的才干引起了义乌市政府的重视。2013年5月,义乌市政府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调委)时,苏拉自然就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虽然没有一分工资和福利,但他总能热心地为中外商人解决困难、有效地化解纠纷,他也因此被推举为外调委副主任,成为这支联合国调解队的“主力队员”。

  苏拉说,义乌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市政府经常会组织外国商人座谈,征询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考虑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出于一种责任感,他愿意努力回报社会,也愿意花时间为更多的人架起沟通的桥梁。苏拉说:“最主要的不是改变,最主要的是愿意和我们座谈,听我们发言。在自己国家,和市长在一起说话,可能100年都未必有这个机会呀!到义乌有这样的机会,还不应该感谢吗?义乌市政府给了我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我所有的钱想换也换不到,给了我这点,我要回报给中国人。我比较重感情,你给我一份情,我也回报你一份情。”

  4月底,苏拉回塞内加尔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主题就是帮助在那里的中国人更好地了解塞内加尔、了解当地社会。为连接起中非文化的纽带、促进双方的沟通,苏拉还在不懈地努力着。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