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主体竣工 木星探测器“朱诺”入轨
国际在线消息:本周,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它可能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对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国际领先的科学期刊、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期发表中国科学特辑,高度评价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认为中国有望确立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历经近5年飞行,“朱诺”木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绕木星轨道,称为迄今为止最接近木星的人类探测器。
被称为“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3日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预计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据介绍,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天线口径为500米,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这一巨大望远镜将让操作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捕获遥远星系中的微弱信号。
中国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告诉记者,与德国埃菲尔斯伯格100米口径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能提高约10倍;与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300米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性能同样遥遥领先:“它建成以后的综合指标将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指标要提高2.5倍以上,灵敏度将提高10倍以上。那么,它将是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将引领或领先这个行业10到20年的国际水平。”
这一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利器”,其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了5至10倍,因为它可以看到更远、更暗的行星。该工程副总工艺师孙才红介绍说,它可能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对外太空生命的探索,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科研目标包括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的起源、暗物质、暗能量;另外就是观测脉冲星,也就是观测死亡的恒星,像太阳死亡之后有可能也会成为脉冲星。脉冲星非常致命,高速旋转同时发射射电信号,扫过地球的时候就能看见,对我们宇宙和天文的研究很有作用。其次,还可以搜寻星际信号,也就是地外文明。”
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竣工的消息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报道,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期发表的《数字中的中国科学》一文中,这个项目也被重点关注。《数字中的中国科学》是英国《自然》杂志最新一期中国科学特辑中的一篇新闻通讯,在这个特辑中,《自然》杂志集中关注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认为中国有望确立全球科技领导地位。
《数字中的中国科研》一文中指出,2000年时,中国在科研上的投入和法国等同,而在调整货币购买力后,现在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2%,超过了欧盟,并且有望在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升到2.5%。投资的增加得到了回报。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的数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每五篇全世界范围内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中,大约有一篇会有中国研究者的名字出现。顶尖中国科研院校正在闯入各种世界最佳排名表,同时中国也创建了一些领先的科研设施。
《自然》杂志出版方、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刘珺表示,事实上《自然》杂志在2008年曾经发表过中国特辑,时隔8年之后,再次集中关注中国,是因为在过去数十年中国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之前是在数量上很大的发展,08年到现在,这过去的8到10年,在质量上,在影响力上,也有很大的突破。第一个是国家的投入跟资助,因为没有投入,就很难有产出;第二是从科研本身,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进行科研项目和彼此合作;第三是从科研的发表和社会影响力,我们觉得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飞跃。”
在最新一期中国科学特辑当中,《自然》杂志公布了由其记者和编辑选出的10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学家和科技政策制定者,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产生影响,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然》还发表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的评论文章。杨卫在文章中就认为,中国科研进步巨大,但科技影响力依然不高,学术评估标准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对此,刘珺表示,目前中国的科研处在一个转折点上,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以提升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我们现在觉得,中国科研整个的生态系统,各个基本的生态要素发展的局面是非常乐观的。有些非常困扰科研人员的障碍和问题,如果按照这个方向进行改善,那么中国就不仅有机会成为科研强国,还可以建立一种非常深厚的创新的科研的文化,确立在全球科学技术领导者的地位。”
日前,百度公司与乌镇一家旅游企业签约,宣布双方将致力于在景区道路上实现Level4的无人驾驶,也就是完全的自动驾驶。
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百度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5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与美国谷歌和特斯拉汽车公司进行竞争。“我们希望在三年内找一批城市,10个左右作为试点,部署我们的无人车。大家都还没有到商用阶段,整个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目前中国已经问世的无人车,除了百度以外,还有2011年上汽集团和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红旗HQ3,这辆无人车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一辆无人车属于长安旗下。今年4月,长安旗下的两辆无人驾驶轿车从重庆出发抵达北京,行程近2000公里。这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首次长途路测。
此外,北汽、力帆、吉利、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等国内车企以及乐视、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有在涉足无人车的技术研发,但是进度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有自动驾驶实验制车,有的则还在初步研究阶段。
除了各家企业在推动技术研发,中国也在加紧制定统一的无人驾驶技术标准。有消息称,中国无人驾驶领域首个标准有望在两个月之内发布。
美国航天局4日确认,历经近5年飞行,“朱诺”木星探测器于当地时间4日20时53分成功进入绕木星轨道。
“朱诺”是迄今运行轨道最接近木星的人类探测器,其绕木星轨道距离木星云层顶端最近处约4100千米。未来20个月内,“朱诺”将绕转木星37圈,用搭载的9台探测设备分别探测木星内部结构、大气成分、大气对流状况、磁场等,所获信息将通过高增益天线发回地球。
“朱诺”搭载设备包括一部广角彩色摄像机,可以向地球发回彩色图像。
“朱诺”木星探测器于2011年8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航天局“新疆界”计划实施的第二个探测项目。该计划的第一个项目是于2006年1月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它于去年7月14日成功从冥王星上方约1万公里处飞过。
在“朱诺”之前,美国曾于1989年发射过专门探测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获得了大量有关木星的探测数据。“伽利略”号已于2003年按程序坠毁在木星上。(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