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将继续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导航助航设施建设

2016-07-11 20:43:40|来源:新华网|编辑:杜军帅

  新华社杭州7月11日电题:“安全、救助、生态保护”:我国将继续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导航助航设施建设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齐中熙

  南海是国际海运贸易的重要要道。我国在维护南海海域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南沙群岛有关进驻岛礁上开工建设5座大型灯塔,对于提升南海海域航海保障、海上搜寻救助等有哪些意义?7月11日是我国第12个航海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航海日论坛上,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员就以上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我国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说,我国是航运大国、渔业大国、造船大国和海洋大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岛屿岸线。

  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我国的先民就懂得利用碣石指引船舶安全航行,这也是有记载最早的“自然航标”。灯塔是海上安全航行重要的导航公益服务设施,被誉为船舶的“指路明灯”,是船员的“保护神”。

  渔民对于建设南海岛礁灯塔期盼已久。我国在南海岛礁建设的第一批灯塔建成发光后,一位长年在南海作业的渔船老船长说,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灯塔,就如同看到家乡一样。

  徐成光介绍,我国沿海已经设立了2000余座灯塔、灯桩,全天候、不间断地为海上生产作业、船舶航行、减灾救灾等活动,提供良好的导航和助航服务。

  据交通运输部介绍,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南沙群岛有关进驻岛礁上开工建设了华阳等5座大型多功能灯塔,其中4座已发光使用,1座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这5座大型灯塔可提供综合导航助航服务,成为我国在南海海域建设的重要公益性服务设施。另外,我国在西沙水域建成了晋卿岛等4座灯桩,在永兴岛等设置了4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实现了西沙重点水域信号的全覆盖;开播了海上安全信息广播业务,实现了对西沙、中沙水域信号的覆盖。

  “截至目前,我国在上述水域已经建设31座民用航标设施。岛礁灯塔、灯桩的建成,以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信号的覆盖,使我国南海海域民用航海保障基础设施的网络初步形成。”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书记许如清说。

  灯塔三大功能:安全、救助、生态保护

  许如清介绍,我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的成员国,有责任履行承担南海国际海运通道的航行安全、人命救助和环境保护的义务。我国在南沙群岛有关进驻岛礁上建设灯塔主要有三大功能。

  一是保障国际航线通航安全。在南海主要航线附近,由于岛、礁、滩多,暗沙也多,且其位置和水深、水文缺乏准确的资料记录,加之航路附近有许多通航障碍物,这些都需要通过设置航行安全保障设施,对船舶进行导航指示。

  二是为海上搜寻救助、防灾减灾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通过灯塔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为在南海海域航行的商船渔船,提供救助协调指导和气象灾害预警、预防信息服务。

  许如清说,针对南海海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国在湛江、海南、西沙设置了3个救助站点,并长期部署专业救助船舶进行值守。我国已在南海海域多次成功地救助了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遇险商船、渔船和船员、渔民。据海南省搜救中心统计,从2013年至今,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船舶遇险事故中,我国已成功救助了中外籍遇险人员3396人。

  三是有利于降低船舶溢油风险,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南海是亚洲各国石油运输的集中区域,全球三分之一的原油运输和超过二分之一的天然气需经南海运输。油轮、液化气船等船舶在此海域通航密度大,这意味着,由于船舶发生碰撞、搁浅等事故而带来的溢油风险也大。一旦发生类似事故,将会给脆弱的南海生态环境和周边岛礁、海岸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在灯塔的导航指引下,能够帮助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进行有效定位和航路指引,这对于预防事故险情的发生,降低船舶溢油污染的概率,进而有效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都将起到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

  我国将继续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导航助航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巡视员郑和平,长期从事我国航标海测管理工作。他多次赴南沙群岛有关进驻岛礁上的灯塔建设现场,全程参与灯塔建设,对5座灯塔的选址、设计、建设和发光的全过程十分熟悉、了解。

  郑和平介绍,就现状而言,南海海域特别是南沙群岛附近水域的民用公益性航海保障设施仍滞后于航运经济发展。因此,需要逐步构建和完善航海保障服务网,实现区域全覆盖,为更加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环境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郑和平说,为适应和满足船舶安全航行需求,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完善南海海域民用公益性导航助航设施建设,构建海上安全通信网,开展交通水域测量与制图和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向过往船只提供高效综合航海保障服务。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