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余波:埃尔多安的“危”“机”时刻
2016年7月15日夜间,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一小撮”军人发动政变,欲推翻埃尔多安政权。但是政变不到10小时即被挫败,土政府宣布基本控制局势。总统埃尔多安发表讲话强烈谴责政变者的“叛国”行为,并将矛头直指现流亡美国的宗教异见人士居伦,声称政变由军队中的居伦分子策划发动。据土耳其总理耶尔德勒姆称,政变共造成265人死亡,1440多人受伤。
这次未遂军人政变成为一场更大政治风波的开端。埃尔多安以调查政变、搜捕居伦分子、确保国家安全为由,在军队、司法、教育、警察及政府行政系统展开大清洗,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经有至少6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牵连。6000多名军人被逮捕,其中包括100多名将军和上将,占部队将级军官总数的三分之一;8000名警察被除名,其中有大量地方警察局局长;约3000名法官和检察官遭停职或拘留,政府还在持续向更多法官、检察官发出拘捕令。19日,土当局命令1577名大学院长辞职,暂停了2.1万名教师的执教资格,禁止学者出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关闭了262所私立学校;国家高层宗教机构的492名工作人员被开除,总理办公室亦有257名雇员被解职。截至目前,清洗行动仍在继续,被逮捕、革职的人员数目还将继续上升。20日,埃尔多安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期三个月,旨在快速、有效地消除“威胁民主、法治以及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因素”。
政变仓促失败,政府有条不紊展开反扑,强烈的反差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西方媒体指责埃尔多安“自导自演”,但更为真实可信的说法是:政变军人获悉了政府意欲在近期清洗军队的消息,抢先动手,垂死一击。土耳其官员也承认清洗名单在政变之前就“有所准备”。但无论背后原因如何,埃尔多安无疑是这次未遂政变的最大赢家。
一方面,军事政变使得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合法性”进一步彰显,埃尔多安政府受到来自土耳其民众、全部反对党以及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近十年来,土耳其民主制度日益成熟,军人干政的条件与社会基础都大不如前,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全面恶化、经济持续下滑、国家内外交困之际,民心求稳,民众不愿看到政局进一步动荡失序,因此自发走上街头反对政变,支持政府;亲库尔德的人民民主党、坚持世俗主义的共和人民党、右翼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行动党等,虽与埃尔多安有激烈的权力之争,但一致发声谴责政变,呼吁保卫民主道路和民主政治;美、俄、欧、卡塔尔、伊朗等国以及北约、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高度关注土耳其的稳定,表示坚定支持土耳其民选政府,尊重其民主秩序和民主制度。政变平息后,埃尔多安更是高调宣称这是“民主的胜利”。
此外,埃氏自掌权开始不断削减军队力量的长期努力显露了成效。他设法将军人长期主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置于内阁领导之下,以文官治军,降低了军队地位;同时寻找借口清洗军队高层,便插亲信,分化军队势力,也大大降低了军事政变的破坏性。在这次未遂政变中,土耳其宪兵司令、第一及第二集团军司令、现任海军司令等高层军官均表态支持政府,反对政变。
另一方面,政变企图使埃尔多安打击政敌、清除异己的行为变得“师出有名”,为其进一步巩固权力清扫了障碍。埃尔多安毫不讳言政变是“真主的礼物”,给了他绝佳的借口清洗“早应被清洗”的军队,继续削弱军方力量;他一口咬定居伦支持者组建的“平行国家”组织是政变的幕后黑手,把清洗范围扩大到居伦运动影响最深、根基最牢固的媒体、教育和司法系统,大有不连根拔除绝不善罢甘休之势。同时,还正式向美国政府提交了所谓居伦参与策划政变的“政局”,要求引渡居伦,使原本就龃龉不断的美土关系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从土耳其国内政治的角度看,在自由派人士被大肆追捕、议会反对党严重削弱、政见不合的总理被撤换之后,军方政变失败,与政府持不同立场的居伦运动又遭重创,未来恐再无其他力量能够制约埃尔多安的权力膨胀,他孜孜以求的宪法改革和“总统制”梦想将变得触手可及。
但是,埃尔多安的强权是以土耳其社会加剧分裂、政治持续极化为代价,其权力巩固的另一面是多元和宽容的社会文化消失、不同政见者之间的和解空间缩小。西方国家在呼吁支持民选政府的同时,也在忧虑土耳其民主制度在埃尔多安的操纵下出现“逆流”,更担心埃氏的高压统治会在国内激起更强烈、更持久的反抗——他们或许不喜欢一个新的中东政治强人,但是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分裂、动荡、混乱和崩溃的土耳其。所以,在政变余波愈演愈烈的混乱和紧张中,全世界都在问的一个问题是:埃尔多安这个坐在火山口上的“新苏丹”,这个一贯善于化危为机、抓住一切机会聚拢权力的精明政客,究竟会把土耳其带向何方?(李亚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