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用"快乐体操"代替苦练 日渐淡化举国体制
原标题:德媒:中国用"快乐体操"代替苦练 日渐淡化举国体制
参考消息网7月25日报道 德媒称,体育训练方面的“举国体制”为中国带来了无数的奥运金牌和世界冠军,但同时也因为其竞争淘汰的残酷性和与体育精神的背离而饱受诟病。而目前,这一情况正逐渐有所改观。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17日报道,一个房间,满是色彩缤纷的体操器材、巨大号的垫子,一群孩子在四位教练的指导下,叽叽嘎嘎地翻跟头跳木马,单杠双杠平衡木,玩得不亦乐乎。这些孩子的父母只期望孩子通过体操,锻炼身体,提高平衡能力,促进智力发育。而孩子们呢,显然非常开心。
报道称,发生在上海市中心的这一场景,对西方国家来说可谓再平常不过,但对中国来说却很不同寻常。中国家长一般都不愿让孩子上体操课。提起体操,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小男孩小女孩远离父母,住校自理,在教练严格的目光下含泪苦练劈叉的几十年不变的刻板画面,目的只是为了参加奥运夺取金牌。
今年夏天将代表中国参加里约夏季奥运会的,主要还是由中国已实行几十年的“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他们将会在奥运会上再次大放异彩,为中国赢得大量奖牌。但这种国家选拔培养模式,现在面临后继人才断层的大问题,亟待改革。
北京体育大学现已退休的体育教授熊晓正表示,现行体制是汇集全国资源,培养出少数几个尖子,冲夺奥运金牌,为国争光。但在当今社会,这种做法已不再奏效,已开始丧失其优势。若不改革,中国在国际体坛的领先地位将会发生动摇。
“举国模式”的优势
报道称,中国现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任务就是为国争光。当年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国力有限,但迫切希望能在国际体坛享有声誉,因此将全国有潜力的小运动员集中到一起进行选拔培养,是很具成本效益的做法。即将率中国体操队赴里约参加奥运的叶振南就表示,当一个国家还没有资源普及体育运动,当一个家庭还苦于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培养尖子的唯一途径就是汇集全国的所有资源。
具体做法就是在全国建立“县-市-省-国家”四级培养模式。县、市设有专门的体校,派人到小学甚至幼儿园物色人才,将其接到体校,免费住校进行选拔培养,源源不断地向上输送人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套模式行之有效,硕果累累: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夺得51枚金牌,排名第一;2012年伦敦奥运,中国夺得38项冠军,仅次于体育强国美国。
金牌的背后
报道称,但对年轻运动员来说,这条路却非常艰辛,而且非常狭窄、惊险。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奥运夺冠,不成即被视为失败。昔日国家体操队队员程亮就深有体会。他因受伤而错失了1996年参加亚特兰大奥运的机会。
实际上,只有不到1%的运动员能够登上奥运巅峰,获得荣誉金钱的双重丰收,甚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举国欢庆的英雄。而那些被淘汰者,被推回复杂的社会,常常无所适从,因为在体校,一切以训练为重,学习退居次要,因此他们的功课并非出色,其他技能也缺失。过去退役之后,他们还能被安排在国有企业工作,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还得自寻出路。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富裕了,选择也多了。体校系统,以及其只关注竞赛名次的做法,已失去了吸引力。程亮表示,今天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正常的生活。
改变之风
在上海那间体操房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今后恐怕不能指望他们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体操赛事,但他们还是学习体操,表明了中国的一种观念转变,即不再视其为职业,而是休闲。
报道称,近十年来,中国国内对国家培养模式提出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中国社会对体校无情、残酷的训练方式,对剥削青少年运动员的做法,对体育界操纵比赛等的失信做法,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不满。中国体育官员也开始借鉴像美国、日本这样的体操大国的经验,认为解决困境的途径是普及体育运动,推广体育俱乐部模式。
足球、篮球已开始先行。中国政府也特别提倡在校园开展体育活动。长跑、游泳也开始流行,尤其是受到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青睐。但体操这个项目,还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几十年来,政府都把体操当作阳春白雪对待,好似与老百姓无关。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体操部部长王童洁也坦承,在大众眼里,体操是个精英项目,非常难,非常累,而且容易受伤。有这种形象,普及起来确实不易。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7000多名中国孩子在体操学校中进行业余训练。人口总数仅占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参加各级体操比赛的运动员人数就达15万。
下一个罗马尼亚?
国家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告知,国家队和省级队之间的人才输送缺口巨大。国家体操队至少需要10名尖子,才有望奥运夺冠。他表示,中国队现在人才还够,但将来却令人担忧。他认为,中国现有培养模式正在失效,但新的模式还未建立。他以罗马尼亚为戒,提醒道:“若不改变,我们将会是下一个罗马尼亚。”昔日的体操大国罗马尼亚,今年却连参加里约奥运的资格都没有争取到。
报道称,奥运梦破灭后,程亮1998年到加拿大一家体操俱乐部工作。他在那里看到,各种身材的孩子,无论高矮胖瘦,都可以学体操、练体操,体操并不一定是精英项目。他意识到,体操,是人人可为的,是基础性体育项目。他想把这个理念介绍到中国。
2012年,他在常州开办了面向幼年儿童的第一个私营体操俱乐部。2016年又在上海开了两家,六个月之内即收到300份报名。年会费约合2000美元(约合1.3万人民币),可谓不菲,但家长们还是认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值得。
如今,中国各地已有35家私营体操俱乐部,而且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国家体育部门的支持,体育总局的王童洁表示道。王女士也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体操进幼儿园、体操进校园的活动。中国目前也在讨论对国家体校制度进行改革,计划逐步将体校纳入正常的教育体系。
王女士表示:“我们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因此觉得应该在体操前面加上‘快乐’二字。西方国家可能会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假如我们不这么提,人们听到体操二字就会扭头走人,连个机会都不给。”
报道称,假如改革成功,通向奥运金牌的路途依然会充满汗水、辛苦、代价,但味道却是不一样的。“到那时,我们的顶尖运动员,将是确实是自己想做、也能够真正体会到运动乐趣的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因为国家要求,才去锻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