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海问题态度放软,是对华示好还是别有用心?
一直在南海问题上施压中国的美国最近似乎放低了姿态。27号,在菲律宾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如果执着于裁决结果的细节,很难带来有效的对话。与其坚持对抗,不如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各方现在应该开始向前看了。”
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遏制中国、扩大美国利益是奥巴马政府一贯追求的目标,而南海局势的紧张,也跟美国的这种战略部署脱不了关系。既然如此,克里的态度为什么会有所放软呢?
一方面,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各种资源丰富。同时,东盟共同体建成后,是一个新兴的庞大市场,发展机遇众多。美国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地区蕴含的巨大利益。如果南海局势失控,进而引发地区局势动荡,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保持地区局势适度紧张但不乱,才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以后,触碰到了中国的底线,中国政府的立场不仅合理合法,还得到了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刚结束的东盟外长会发表的联合声明,没有提及南海裁案,更让美国意识到:进一步炒作仲裁结果不仅不会获得预期的好处,相反有可能把局势导向自己不希望的方向。所以,就不难理解克里一方面拉着盟友继续保持仲裁结果的热度,对中国施压,另一方面又急访菲律宾,给这个直接当事国一定的活动空间,缓和仲裁案对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
另一方面,克里的表态,也反映出美国对菲律宾新任政府的影响力,较之前阿基诺政府有了很大下降。杜特尔特作为一个南部出身的菲律宾总统,本身受到美国的影响力较小。相比前任阿基诺三世,他经验更加丰富,更加务实,不会心甘情愿给美国做“炮灰”。
那么,克里的表态是否意味着美国对中菲双边谈判开了“绿灯”?意味着南海仲裁案真如中方所希望的那样是“翻过去的一页”?显然不会。要是如此的话,那意味着美国此前的种种努力大部分打了水漂。事实上,克里的表态和菲律宾政府此前关于仲裁结果的表态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仲裁结果是一个需要处理的实际问题。
菲律宾的目的很简单,既然仲裁案已经发生,那么利用这一结果是为了将来同中国恢复双边谈判拥有更多的筹码。而美国则希望把中方眼中的这张废纸作用最大化,即便仲裁结果没有实际效果,也要把它打造成一个能随时用来攻击中国的“合理合法”的理由。
很明显,美国始终没有放弃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应这一立场,而克里的表态实际上是在转移国际社会对仲裁案本身是非法的这一问题的注意力,试图把仲裁结果变成法律判决。对于美国利用南海仲裁案的手法和用心,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王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