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巴铁”火了,但是我们有疑问

2016-08-03 16:56: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

  最近小编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讨论“巴铁”。刚开始小编还很好奇,什么时候他们开始关心国际大事了!当知道此“巴铁”非彼“巴铁”时,小编是一脸懵逼的!于是乎小编就去查了查资料,看看这个“巴铁”是个什么东东。

  通过搜索小编发现,这不就是2010年北京科博会上的那个“立体快巴”吗?当时这一“概念”发明还在国内外引起不小轰动,《纽约时报》将其刊登在封面,《时代》周刊将其列入2010年“50大最佳发明”榜单,一时之间赚足了眼球。但是这一概念火了一段时间后就归于沉寂了。直到最近第十九届科博会上再次亮相,以“巴铁”之名再次被热炒。

  看到这,小编不禁有个疑问。当年这一受到热捧的“概念发明”为何突然就没有了消息?这次又是为何突然引起舆论关注?

  实用性受质疑,导致项目被搁置。6年前,当这一“概念发明”出现时,其最大的卖点就是“治堵”,然而他的这一卖点也经受着多方的质疑。当时,“国家863计划节能与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王秉刚曾说到:“这更多是一个概念上的发明,从技术上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在已经拥堵的地方有他更拥堵,在不拥堵的地方又没必要,这么个庞然大物,要过十字路口,大家都会把他当大事。”而时任北京市公交集团技术部副科长赵刚也曾提出质疑,他认为:“设想很好,但是可行性有限,很多实际问题很难解决。例如,路口转弯问题。如果立体巴士要直行,下方车辆要转弯,如何解决?主线路车要转到支线上如何解决?……如果因为立体巴士运行造成其他车辆的滞留,就不能有效解决拥堵问题。”另外,安全性受到质疑也是这一项目被搁置的原因之一。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所长程鸿庆曾就这一问题提出质疑:“这是一个新的理念,目前可行性的条件还不具备,在十二五期间是不太可能正式运营。突出问题是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证。”就这样,在重重质疑声中,火了一阵的“立体巴士”就归于沉寂了。

  这次经过重新包装再次回归人们视野,又有哪些原因呢?

  媒体热炒宣传。“巴铁”再次获得群众关注并且成为热点话题跟媒体的炒作宣传不无关系。8月2日,“巴铁一号”在秦皇岛开始启动综合试验,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刊文“巴铁”的有关消息消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更是以“中国再一次惊艳了世界”来评论这一“中国制造”。中国青年网在其一篇文章中称:“巴铁的发明是全世界地面公共交通领域的一次革命”。不论它是否能掀起一场地面交通革命,反正在各大媒体的宣传下,它再次火了。

  卖点戳中人们痛点。“巴铁”最大的卖点就是治堵,其号称“治堵神器”。他的这一大“卖点”正好戳中了生活在大城市人们的痛点,从而激起人们的共鸣。对于受够了早也堵、晚也堵的“帝都”、“魔都”人民,假如真的能有这样一款神器出现,解决热门的出行问题,自然是他们所乐见的。因此,当这一概念发明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人们自然会投以一定关注。

  资本推动。“巴铁”再次爆火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巴铁”这次幕后的资本推手是一个叫“华赢集团”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这家公司与打造立体快巴的巴铁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其记者从一位华赢下属公司业务员处获得一份《巴铁项目投资推介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天尔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销售一款“北京巴铁项目基金”,基金规模达到5000万元至1亿元。

  巴铁项目真的切实可行了吗?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据成都商报报道,巴铁项目目前已经通过专家组论证,进入设计制造阶段。8月2日,“巴铁一号”试验车开始在秦皇岛进行综合实验。但是据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宋有洲的这项“立体快巴”专利目前还处在“等待实审请求阶段”。

  事实上“巴铁”面临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可能有500吨重的巴铁,再负载1200名乘客,如何保证车身本身的耐抗性?此外,巴铁具有下层架空,小车自由穿行的特点。如何保证下方小车的安全?同时巴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在狭窄的城市路段转弯?巴铁总工程师宋有洲是这样回应这些疑问的:“巴铁完全能够转弯,不过下面的小汽车要等巴铁转弯之后才能转弯。”意思就是需要其他车辆协调,如此一来又会带来新的拥堵问题,干扰正常交通。

  此外,如果巴铁项目真的实施,就需要对城市规划,配套建设进行完善,同时需要大量资金的跟进,目前的交通系统也得进行调整。其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就目前来说,巴铁项目还不成熟,很多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实际投入使用的经济性不高。(作者:梁生文)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