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审核官”3年骗取医疗救助金120余万
新华社海口8月3日电 题:“审核官”三年骗取“保命钱”120余万 惠民专项资金发放亟须堵漏
新华社记者周正平、刘邓
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却被基层民政人员骗取大部分——海南民政助理吴某某利用审核职务之便,勾结同伙三年内骗取医疗救助金92起,涉案金额120多万元,而被骗群众还对吴某某感恩戴德。
近年来,国家拨付基层的资金品种多、数额大,涉及民政、农业、扶贫、水利的民生资金下拨后,有干部就“大显神通”,惠民红利变成了“唐僧肉”,暴露出我国惠民专项资金的监管漏洞。
“黑手”伸向五保户低保户 被骗者竟“念着他的好”
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的白沙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医疗救助金是农村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患大病的低收入困难家庭人员的救命钱。然而,白沙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苏江霞2015年9月在整理过往数年的农村医疗救助金材料时发现了问题,怀疑存在骗取救助金行为。
后经公安机关查证核实,白沙县打安镇政府已退休的民政助理吴某某多年来负责该镇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的救济工作,熟悉农村医疗救助政策和多数救济对象,有重大嫌疑。
打安镇可情村低保户刘焕友告诉记者,吴某某曾指导他填写《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个人账户三次收到医疗救助金共4.3万元,期间并未生过大病和住院,但他本人实际所得仅1.2万元,另外3.1万元被吴某某以手续难办、没有关系办不成、需要收取好处费和活动费为由拿走。
负责该案的白沙公安局刑警大队副队长陈锐介绍,有百余群众像刘焕友一样被吴某某及同伙利用,甚至不少群众“一直把他当好人,念着他的好”。2013年初至2015年底,初步核查类似情况有92起,涉案金额120余万元,目前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有证据认定的是52起,吴某某等人获利83.593万元,另有40起因救助对象去世或联系不上等原因难以查证。
近年来,国家投入的民生资金越来越多,基层干部手中可分配的资源增多,由于监管不到位,给一些人贪占截留克扣留下空间。
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惠农扶贫领域贪污贿赂犯罪8859人,惠农、扶贫项目登记申报、补贴发放等环节易发、多发贪污贿赂犯罪。
“小微权力”滥用 暴露监管漏洞
从“保命钱”“救灾钱”到“孩子钱”“死人钱”,近年来各地通报多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蚊蝇腐败”案例,虽然涉事人员职务小、金额不多,但点多面广如蚊蝇扑面,具有鲜明的基层腐败特点。
海南侦破的案件中,吴某某等人三年间持续作案92起,暴露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监管漏洞:
--单一把关。根据海南省及白沙县相关规定,乡镇政府负责确定医疗救助者名单、审核申请人材料并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重点对病种、受助资格、封顶线进行审查,并核发救助金。白沙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强说,现有政策条件下过度依赖乡镇干部,县民政局审核力度不够导致吴某某三年来得以瞒天过海。
--监管乏力。陈锐认为,吴某某从海口制作假证人员处购买医院的出院证明、病历等材料,然后自己审核后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人员未鉴别出凭证真伪。此外,目前海南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系统没能与新农合及医院的系统联网。
--审计缺位。海南省审计厅社保处负责人金德辉说,2015年刚对白沙、保亭等6市县开展了低保金专项审计,但审计力量不足,并未对医疗救助金进行一年一度的常态化审计,而是几年进行一次专项审计,轮空时难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腐败总是和监督缺位有关。”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专家李永忠说,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民主监督乏力,专门机构缺位,舆论监督难覆盖,是“蚊蝇腐败”不断滋生的制度原因。
防止“账面文章” 多管齐下堵漏
据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调研员吴小妹介绍,此次侦破的骗取救助金行为是发生在海南省医疗救助领域的第一起诈骗案,暴露出了在基层民政救助工作中的监管漏洞。
吴小妹说,目前,海南省民政厅已加快与工信厅协调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系统与新农合系统的衔接工作,并将提请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修改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让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好“保命钱”“兜底钱”作用,防止截留、贪占、挪用、冒领等漏洞,关键要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督两个方面发力,实现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王强认为,应该在救助实施条例中增加由县民政局再次审核全部材料,通过两级把关,减少基层营私舞弊的风险,同时做好信息公示,防止公众对谁领取了医疗救助金不知情。
专家建议,应建立扶贫助困资金流入流出透明化机制,从“上墙”到“上网”,建立多渠道且全面有效的公示制度,而不是一个无法核实的名字而已;引入第三方加强监督,增加动态审计、随机审计,防止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提前做“账面文章”,及时曝光和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稳基层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