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陆战“驯鹰人”深藏功与名

2016-08-05 09:04:0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易成晨):8月初,陆航某机场,几架国产新型武装直升机刚刚做完一组高难度动作,这群飞行员驾驶战机并非为上战场训练,但却肩负更重大的责任,他们正是“驯鹰人”——陆航某试飞大队队员。 

图片默认标题

试飞大队风采。

  称号:“驯鹰人”和“排雷兵”

  时间回到2001年,那时陆军正在研制自己的“低空杀手”武装直升机,大量的测试需求却面临没有自己的试飞员的尴尬,如果请国外的试飞员不仅傲慢无责任心,而且还有泄密风险,在此背景下,试飞大队应运而生。

  从荒山野岭白手起家到如今,大队已经设施完备队伍整齐。作为陆军唯一的试飞部队,大队承担国产直升机出厂交付、科学试验和定型试飞的多重任务。每一架新直升机的第一位操纵者都是试飞员,而每一架老旧的需要大修的直升机也经由他们验证,这也意味着,一切未知的数据都首先由试飞员来探索,一切未知的风险也首先由试飞员承担,他们要充分挖掘直升机的性能,也要及时发现隐患,所以,他们被称为“驯鹰人”和“排雷兵”。

图片默认标题

  中队长孙六行有5块臂章,全队最多,每一块代表一种成就。

  哪里艰苦去哪里,怎么极限怎么来,试飞大队在过去测试了无数直升机,提出了技术性意见建议数千条,填补了国内直升机试飞领域的多项空白,乃至“9.3”阅兵上的直升机的可靠性、首次挂国旗通场等均由他们先行验证,更不用说创造的诸多震撼纪录,如副大队长王道明成功驾驶国产单发直升机首次实现海拔5300米高原着陆,创着陆海拔最高纪录;中队长孙六行冒着旋翼随时可能失效的风险,创国产最大型直升机9000米最高升限纪录等等,证明了国产直升机性能优异,甚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险情:迫降稻田和带弹着陆

  高风险的试飞工作难免会有一些生死瞬间,虽然让人胆战心惊,但试飞员的表现总是更加令人敬佩。

  2007年,一场险些使某新型直升机研制毁于一旦的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某项极限课目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警报灯全部亮起,直升机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但凭着精湛技术和过人胆识,他们成功将直升机迫降在一片稻田中。事后专家认定,再耽误几秒,直升机就会空中解体!

  第一任大队长宋义至今回忆起来仍感慨不已,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研发不如直接购买国外的成熟产品,“所以如果摔了,就意味着这个飞机型号没有了,或者至少再延迟10年。”而且研发初期一架直升机价值上十亿元,搭载在机上的测试设备和试验数据更是无价,一旦发生事故,损失不可估量。

  最终,这次迫降完好地保存了样机和试验数据,挽救了这一新型直升机型号,也才使得后来陆军航空兵从支援保障型向主战主用型转变成为可能。

图片默认标题

  陆战之鹰风采。

  2010年,试飞员袁罗庚和林建执行某型机的武器定型试验,在某型国产新型导弹首次进行对地攻击过程中,当试飞员按下发射按钮却没有任何反应,二次发射仍无反应。“飞机还没定型,导弹也是刚研制的,所以对我来讲也是新手。”袁罗庚回忆说,“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到别的地方把弹扔掉,因为太危险了。”“如果有大的振动,弹掉下来,就会正好在飞机下面爆炸,是跑不掉的,而且我的位置就坐在导弹挂架上方。”“但我们当时考虑了,这第一枚导弹为什么没有打出去,卡在哪一块?工艺部门肯定很想知道。直接扔掉很可惜,不仅因为一枚导弹本身价值百万元,而且试验数据也取不到了。”最后,机组毅然决定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带弹着陆,过程之紧张,两位试飞员小心翼翼,并不断相互鼓励,幸运的是最后平安落地。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