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老同志下乡”不能仅仅凭热情和影响力

2016-08-15 17:07:0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一名副部级干部主动申请做驻村书记的事迹,近日受到媒体关注。这位老同志经中组部批准,下沉到村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尽心做事,带领群众努力脱贫,受到当地群众好评。临近或已退休的高级干部,如何到广袤乡村发光发热,在当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新课题。(《人民日报》8月15日)

  在中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正前所未有的经历着人口和经济的空心化。因为没有资源和出路,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日渐凋敝,人口越来越少,并村和撤减行政村的现象已经不鲜见,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下来的老同志想到农村去发挥余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说初衷非常好,做法非常可行,前景也很看好。

  但是,老同志也会遇到新问题,老干部下乡担任“第一书记”,还是不能仅仅凭一腔热情和在位时积累的影响力,还是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还是需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铺下身子,一心一意谋发展。

  不可否认,这些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无论从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组织协调能力、发展眼光以及调动盘活资源的能力来看,都不是一般的乡村干部所能比拟的,同时,因为他们已经过了为功名利禄打拼的年龄,所以下沉到基层行政村以后,他们能更沉稳和静下心来踏实的为落后农村办点实事。同时,因为他们在位时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担任村支书以后,这些宏阔的人脉资源还能够持续发挥作用,聚拢起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支持,这对于一个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帮助巨大的,同时也是亟需的,所以老干部下乡担任第一书记具有天然的地位优势。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老干部们有能力,有威望,有人脉,但并不代表这些优势能直接转化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人的力量再大,聚拢资源的能力再强,如果放到一个上千口人的村子的发展层面来看,也会被稀释不少,所以老干部的人脉和经验以及带头致富的能力,只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供血泵”,真正让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不健康肌体“红润”起来,充满生机活力,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更多措施,鼓励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等多种类型的“告老还乡”,推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也急需加强乡村的文化建设,营造开放格局避免局部封闭,以文化为底色,形成更有效的吸纳社会能量的运行模式,让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努力弥合当下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差距。”

  当然,说永远比做简单太多。推动老干部下乡发挥余热,不能仅仅看重老干部的人脉关系,更应该重视老干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给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思考和指导,这是千金难买的,也是落后地区亟需的,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从意见征询层面积极向下村驻点担任第一书记的老干部们联系沟通,尽快将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与老干部们的发展思路相对接,更快的形成执行力,这样才不至于打击老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

  老干部下乡,对于老干部本人退休生活的安排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好事,如何将这一曲利村利民的致富经唱好,地方组织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方案和鼓励措施,让老有所为的老干部们能尽早“上岗”。(何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