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王宝强离婚案:中国人几千年的婚恋观变了吗?
编者按:近几天来,王宝强的离婚纠纷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巨大的舆论浪潮,相关新闻一连几天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上的热点话题。《环球时报》14日还刊发了社评文章《王宝强马蓉应避免出演“狗血剧”》,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个中国明星的离婚事件却能在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事中“杀出重围”,引起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近几日,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泰晤士报》、《印度时报》、美国中文网、美国《侨报》、美国《好莱坞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加坡《海峡时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外国媒体都不惜笔墨对王宝强离婚案进行了大篇幅的跟踪报道。
对比多篇报道后,社长(ID:haiwenshe)发现,不同于国内网友的站队和对当事人的口诛笔伐,以及国内媒体对于事件最新进展的分秒必争。国外媒体的关注点在于王宝强离婚案在中国掀起舆论巨浪映射出了中国社会婚恋观的哪些枝枝蔓蔓。
中国传统婚恋观:“门当户对”和“嫁高娶低”
英国广播公司8月16日的文章中写道,“没有哪一个明星的离婚或结婚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过如此的轰动。”
表面上看,这似乎不过又是一起明星离婚事件,但是这个事件如此轰动的原因何在?、
在中国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一段婚姻要成功需要男女双方在各方面“门当户对”,其中包括社会地位和外貌。
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曾经以“潘金莲出轨西门庆并谋杀亲夫武大郎”的情节反对这种并不“门当户对”的婚姻。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穆征(Mu Zheng 音译)认为,门当户对还是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看法。而且中国男女择偶还有“嫁高娶低”的传统,即女孩子选择结婚对象时更愿意寻找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男士。
在一些人看来,王宝强和马蓉的婚姻是一个美丽但普通的女子和一个外貌欠佳却富有的男子的结合,马蓉嫁给王宝强是“嫁高”。然而仔细看会发现,王宝强来自农村,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外貌上也不是非常有吸引力。《印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报》等文章中提到王宝强时都用到了“rags to riches”这一词组,译成中文是“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惯”或“乞丐变富翁”。在穆征看来,对于王宝强来说,娶马蓉也可以说是“美梦成真”。
王宝强和马蓉的婚姻悲剧让许多人开始思考:“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可能成功吗?
中国人对于婚内出轨的态度:双重标准
追踪中国社交媒体话题热点的网站“What’s on Weibo”上由马尼亚(Manya Koetse)撰写的两篇文章关注点在于中国社会对于婚内出轨的态度。
文章写道,婚内出轨经常会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尤其涉及到明星夫妻。大多数微博网民表态支持王宝强,称马蓉为“荡妇”、“骗子”或“劈腿女”。一位微博网友还回复称:“我告诉你,即使王宝强在外面有女人或者有过婚外情,我们也站在他这边!不管你怎么忏悔,我们都不会同情你,你个垃圾。”
这种观点和许多类似的观点反映出当前存在的公众舆论中对于婚内出轨有双重标准。一段婚姻如果出现婚外情,女性,妻子或第三者,往往是被责怪的一方。男性则往往被认为是无辜的。
近期,社交媒体上流传了许多有关原配光天化日之下暴打小三的视频。有网友责怪被出轨的妻子“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丈夫,否则丈夫不会出轨”。这也显示出,即使是丈夫出轨,女性往往也是被问责的一方。
对于上面提到的“双重标准”中“男性则往往被认为是无辜的”这一点,社长并不认可,想想娱乐圈曾经轰动一时的“出轨门”文章姚笛、陈赫张子萱、以及董洁王大治。事件最初爆出时,当事人无论男女都没有逃过网友的“吐沫星子”, 男的成了“渣男”、女的则成了“绿茶婊”。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马伊琍原谅了文章,文章回归家庭继续做好丈夫、好爸爸,还推出自己的新作品《陆垚知马俐》。陈赫在综艺节目中也是风生水起,有渐渐“洗白”的迹象。王大治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温不火。而“出轨门”后,姚笛在荧屏曝光率同之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张子萱更是如息影一般,董洁带儿子参加综艺节目也被网友骂成绿茶婊带儿子博关注。
在婚内出轨上,女性确实更容易且更长久的成为舆论暴力的攻击对象。
中国人对于离婚的态度正逐渐开放
英国广播公司的文章中写道,围绕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公众舆论还有一个关注点:中国人对于离婚的态度逐渐开放。
中国人对于离婚的态度快速变化,离婚率也不断上升。《环球时报》曾报道,2015年中国离婚夫妇达384万对,比2014年增长了5.6%。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穆征也表示,虽然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离婚仍然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是随着中国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于结婚和离婚的看法还是变的更加开放了。
社长说:从8月14日到17日这4天的时间里,有关王宝强婚姻危机的新闻铺天盖地。以“网爆马蓉宋喆早就被爆关系不一般”、“马蓉方知情人士曝王宝强婚内出轨在先”、“王宝强公司公章疑遭马蓉卷走”等新闻为例的信息多包含“曝”和“疑”的字眼,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提供消息的知情人士是谁,在当事人王宝强和马蓉未做出正面回应之前,其中有多少是事实真相,有多少是当事人的公关手段,又有多少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投机分子们杜撰出来的故事,我们目前并不能逐一做出判断。然而作为身外人,我们的过度关心或吐槽都可能成为一场网络暴力的推手。既然双方都已诉至法院,我们何不少些攻击与谩骂,耐心的等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