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汉武帝确定昆仑、河源位置的传统文化影响因素

2016-08-23 16:34:3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张柏漪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登昆仑,拜谒山上的黄帝之宫,为丰隆(雷神)的坟墓封土,并举行祭祀昆仑山的仪式。

  《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代,那时秦穆公平定西戎,西戎大部已经经昆仑山西迁。该书的作者一定是昆仑山信仰者,很可能主要依据秦穆公平定西戎所掌握的情况和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材料撰写记录了一个久为流传的古史传说。周穆王游历昆仑的记载一定程度证明此山在中国上古史中的真实性。其后,我们熟悉的汉武帝则正式把神话昆仑落实为真实的地理学山脉。

  秦人名称的西传

  客观地说,秦人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吸收亚欧大陆多元文化与向西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当事人,也是因此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在列国中称霸便最大程度反映出当时亚欧大陆各主要文明区域相互之间频繁文化交流与各自快速发展的历史事实。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各周边民族的先进文化成份,秦人才逐渐由一个偏处西隅、被称为戎狄的落后邦国发展成为吞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王朝的大帝国,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也由此出现。

  西迁的西戎,则以秦人自称。由此“秦”的名称出现在南亚、古波斯和西亚。

  河出昆仑的其他方面的原因

  特殊的政治需要。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联结西域诸国,联合起来,抗击匈奴;同时断绝西域这个沟通东西方的物流大通道。以断匈奴的右臂。如果像《史记·大宛列传》所说:“汉使穷河源,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曰昆仑”,那么黄河的上源在昆仑山,中国、西域同饮黄河水,就是一家人了。政治上的需要和地理上的真实发生了一致性碰撞。这样黄河重源说的流行就有它的时代必然性

  佛教的影响。按照古印度的吠陀文明的理解,雪山四周有河流四向分流,河流之源同出一处。西方佛教徒因此提出黄河水发源于阿耨达山的说法。郦道元注释阿耨达大水为古代塔里木河南面的一条支流,向下汇流于阗河、葱岭河同入蒲昌海(古代罗布泊)潜行地下为河源。

  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理解与认识的不足。对于古代罗布泊来说,上源的水汹涌湍急,汇流下注流入罗布洼地,古人的观察是“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这湖是内陆湖,四周又没有任何河流流出,水面又没有什么升降,最简单的最直觉的解释是迳流水量伏流潜行地下流走了。所以“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昆仑与帕米尔的地理特性也是一方面原因。

  帕米尔-亚欧交通关键点亚欧大陆唯一四个方向直接连接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几大区域的便是帕米尔高原。它是许多山系汇集的中心,称为山结、山巢或山汇。我国古时又称其为“诸山之祖”。以帕米尔山结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出五大山系和三大水系。五大山系是:向东偏北延伸的天山山脉;向东偏南延伸的昆仑山山脉(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从北、西、南、三面环抱着塔里木盆地);向南偏东延伸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环抱着青藏高原);向西偏南延伸的兴都库什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吉尔特尔山-苏莱曼山山脉三大水系:向西的阿姆河水系、向东的塔里木河水系和向南的印度河水系。故有万水之源一说。帕米尔这个“亚洲心脏”既是古代中国人西出的门户,也是横贯亚洲大陆交通线的连接处,曾经在人类各地古代文明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