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火箭军某工程部队加强科技创新 提速地下工程建设保障需求

2016-08-25 18:13:4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地下工程是战斗力的基石、是打胜仗的保障。作为我军地下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火箭军某工程部队常年奋战在祖国的大漠戈壁、崇山峻岭,时刻面临苦、累、伤、残、险的严峻考验。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进新装备新技术,该部队不断提高阵地建设质量与效率,为国家构筑了一条条“藏得住、打不着,抗得住、摧不毁”的地下长城。

  火箭军某工程部队是我军唯一一支军级建制的工程部队,也是我军地下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担负火箭军所有导弹阵地和部分军委、战区地下指挥工程施工任务。在阵地建设初期,部队施工技术弱、机械装备少、塌方险情多,官兵用钢钎大锤、靠肩挑背扛,建起一座座导弹阵地。而每项工程竣工时,都会留下一座座坟茔。即便在今天,官兵们依然面临着艰苦的作业环境。在工程部队工作了12年的某营营长刘国龙介绍说:“我们想了不少办法,但环境确实(艰苦)。一个,爆破的粉尘、岩石的粉尘,还有本来岩石中就有各种(有害)气体。第二是来回作业的车辆尾气。第三就是洞里的潮湿,湿气太重,它阴潮阴潮的,就像我们现在的天气,里面要穿厚衣服,像我们的迷彩服都必须要穿上。”

  尽管艰苦的工作环境无法改变,但随着我国国力增强,通过不断引进使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过去主要靠人力的作业方式逐步变成以工程设备为主,让官兵劳动强度大为下降,也提升了国防工程建设的效率。一直在工程建设一线的刘国龙比较道:“技术进步了,各种规范有了,机器保障得力。同样的工程量,以往人工5到8年完成不了,现在1到2年就能搞定。”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防建设快速发展和武器装备升级换代,阵地工程建设任务成倍增加,时间节点要求异常紧迫,以前一个团十几年完成的一条地下坑道,现在一个营一两年就要完成。而施工能力的每一次提升、重大任务的每一次完成,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也源于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火箭军某部队高级工程师任庆成总结说,科技创新和作业规范化是效率、质量与人员安全提升的法宝:“现在掘进有掘进专业队,被覆有被覆专业作业队,相应配套的有专门的机械。在科技这块儿,我们主要依托自身,分别研发了高空作业平台、刚模被覆台车,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保证了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上梳理总结了部队施工经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施工范例,梳理总结地下工程,明确了施工手段、人员配置、装备配置。”

  目前,该部队形成了掘进出渣、被复装修、水电安装等数十条机械化流水作业线,实现了施工主体由传统工兵向科技工兵、作业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指挥手段由单向指令化向信息集成化的转变。据统计,近年该基地先后攻克近百个施工技术难题,高标准完成数十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