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将至:从这十张面孔了解杭州
新华社杭州8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黄筱 朱涵 张璇)“我的梦中有一座湖,清风白月入画图,丹桂飘香香意浓……”摇着折扇步履蹒跚,91岁的楼冠舜跟往常一样,拎着收音机哼着小曲,穿过两条马路来到西湖边的小公园,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城市还未完全苏醒的清晨,开启了新一天的生活。而近日处处都能听到的《人间西湖》是他们的“晨聊”的伴奏曲。
在杭州住了三十多年,几乎每天楼冠舜都会来西湖边坐坐,“但是今年以来,杭州的变化特别大,街道整洁了、绿化更好了,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车辆越来越少,城市更文明了。”他说这样的杭州让他觉得生活很幸福。
点点滴滴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在杭州生活的市民。楼冠舜所住的上保社区是杭州市中心一个典型的老社区,居民楼房龄超过四十年。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小区的面貌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楼冠舜走过都会情不自禁抬头看看,“这几幢房子窗台上还布置了花架,看到花花草草心情一下就不一样了。”
社区主任朱晓君说,为了协助工人改善小区的环境,她最近经常加班到深夜。她的女儿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这半年来,因为工作繁忙,她一再错过了孩子的毕业旅行、家长会、校访和家访,但她并不觉得遗憾,“我的工作是为了杭州能更加美丽,连7岁的女儿也会说‘为妈妈自豪’,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比楼冠舜走出家门更早的有一群可爱的人——环卫工。天还蒙蒙亮着,47岁的赵师傅就已经蹬着他的自行车,穿行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作为专门处理城市“牛皮癣”的环卫工人,赵师傅随身携带的“百宝箱”里装着各种小工具:小铲子、抹布、喷雾瓶、刷子、洗洁精……
公交车站旁电线杆上一个“目标”,身高只有1.7米的他,垫着脚拿着小铲子,吃力地擦除小广告。赵师傅说,要趁着店铺还没开门,把店铺卷闸门上的小广告清理掉,“城市变美了,虽然累点也是很开心的。”
“别看我九十多岁了,但是出门过马路、买菜、坐公交、上医院,我基本上没觉得不方便。”楼冠舜骄傲地说。
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是杭州文明的标志之一,杭州交警西湖大队北山中队交警凌吉杭说,确定在杭州举办G20以来,感觉市民对交通文明出行这一块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汽车斑马线前礼让,这段时间遵守率越来越高了。”
公交作为流动的城市文明窗口,增加了更多绿色友好的新元素。53岁的孔胜东是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他说最近大批车辆换成了绿色节能的电动车,对保护城市环境更有利。为了能在G20杭州峰会召开时,用英语来招呼外国朋友,孔胜东还在勤奋地学习英语,像“杭州欢迎您”“早上好”“谢谢”等日常用语,已经说得很利索了。
除了8小时工作之外,孔胜东还参加了志愿者队伍,每月1日和11日,和志愿者们一起随机走访183个公交车始末站和193个沿线站点,劝导乘客文明排队,有序上下车。
杨雪飞是杭州市中医药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离开家乡辽宁来杭州工作12年。虽然是一名老“新杭州人”,但近年来杭州快速发展,城市变化让她感受颇深。“杭州越来越有温度、有人情味,身在其中我也会情不自禁加入助老爱老、社区义诊等志愿服务工作。
夏日中午时分,西湖边休闲的楼冠舜回家午休了,但不少岗位上的劳动者却不能停歇,尽管只是城市的一颗螺丝钉,但坚守岗位城市运转才不会停摆。
位于杭州莫干山路的中石化加油站里,汽车不断进进出出,站内温度突破40摄氏度,加油员张丽的工作服从早上工作开始就被汗浸湿,此刻她脸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淌,却始终对每一个前来加油的司机都保持微笑,并提醒他们出行安全,“G20杭州峰会快来了,我们加油员一要服务好顾客,二要握好手中的油枪保障安全。”
G20杭州峰会期间国内外有数以万计的嘉宾莅临杭州,市民们不仅是杭州城市文明的塑造者,也是传播者。
俞琼洁是杭州客运段高铁一队的列车长,她所在的杭京列车上有150名乘务员。为了更好地服务乘客,她们在今年接受了4轮培训。
俞琼洁说,她会做好乘务员的本职工作,让乘客们从她的言行、服务中感受到“宾至如归”,“我想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我很期待G20峰会的召开。”
杭州文化标志之一的晓风书屋也特意开辟了“杭州专区”,摆放着不少关于G20和杭州故事的书籍。“这些书大多都介绍杭州的风景、文化和历史,陆陆续续卖得挺好。”晓风书屋店员陈骁说,书店是文化地标,他希望更多的嘉宾能够通过阅读,更好的了解杭州和G20。
每每有客人入住杭州环岛宾馆,询问工作人员附近值得游览的景点时,大堂经理何亚斌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推荐西湖,“看起来有点落俗套了,但G20年的西湖真的不一样。不少客人今年是第N次来杭州了,去了西湖又会有新的印象,清晨白天夜间、风雨中阳光下都有不一样的景色。”
“我的心中有一座湖,远山近水入画图,桃红柳绿春来早,客来客往船如故……”循着《人间西湖》的旋律,西湖上音乐喷泉散出的水花随音起舞,沉浸在美景中的人们面带微笑,无论是旅人还是常客,身处这座独特韵味之城,都正在以更加美丽与包容的姿态期待各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