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阿列克西耶维奇携新作《二手时间》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2016-08-26 18:41:0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图片默认标题

阿列克西耶维奇携新作《二手时间》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拍摄:杨丹

图片默认标题

阿列克西耶维奇在见面会上与读者互动交流 拍摄:杨丹

图片默认标题

阿列克西耶维奇新作《二手时间》中译版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拍摄 杨丹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杨丹):8月25日,应中信出版社之邀,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带着她新作《二手时间》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中国读者分享她的创作历程。

  记者出身的阿列克西耶维奇擅长通过与重大事件亲历者的访谈进行纪实文学的创作。她的书中没有核心人物,亦无主观的心理分析,单纯通过访谈表现人民对战争、灾难、生活最原始的感受和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呈现。她将采访以独白的形式呈现,将目光聚焦于人的内心,让事件的参与者发出各自的声音,最终将这些声音和感受精心拼凑组合,通过其卓越非凡的手法,加深了我们对这个事件以及事件所处整个时代的理解。她拼贴画式的写作风格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文献性“口述小说”。

  《二手时间》也是一部口述小说,它是阿列克西耶维奇的最新作品,也是获得诺奖后在中国出版的首部作品。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并译成中文于2016年年初在中国国内正式出版。《二手时间》的创作持续了二十多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2012年。作品讲述了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社会冲击和对俄罗斯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包括这二十年间痛苦的社会转型中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他们的迷茫和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从微观的个人生活呈现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该书的出版为反思这段历史留下了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标记。

  活动现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代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办方,向阿列克西耶维奇颁发了“国际作者奖”,这也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首次颁发该奖项。林丽颖在致辞中再次祝贺阿列克西耶维奇成为继丘吉尔后第二位凭借非虚构文学获得诺奖的作家。她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好作者、好书来帮助人们思考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希望这些伟大的作品成为指引人们前进的精神灯塔。”

  阿列克西耶维奇则表示,很高兴能在中国得到这个奖项,这一天对她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三十年前,她的一部关于二战的作品还未在苏联出版时,却得以在中国成功首发。再次来到中国,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和飞速发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这些发展正预示着中国的美好未来。中国和俄罗斯有着相似的发展历史,她很欣慰自己的作品能在中国读者心中产生共鸣。

  口述历史,记录过往岁月,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父辈们经历过什么?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灾难过后的出路在哪里?新时代的人类如何面对?在作家看来,探索这些问题是她创作的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曾经我感兴趣的、对我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思想,是人类无法支配的天然力量,比如战争和切尔诺贝利事件。今天,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类孤独的灵魂空间中发生着什么。在我看来,世界正是由此而转变的。”阿列克西耶维奇这样总结自己过去三十年的创作生涯。

  当被现场读者问到“摘掉作家身份,你认为自己是谁?”的问题时,阿列克西耶维奇称自己是个世界主义者。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写作事业,她觉得自己很幸福。虽然她笔下的人物和社会环境大多都被赋予悲情色彩,但通过集中描述这些阴暗面来恐吓读者并不是她的创作初衷,她希望读者能通过历史感悟到人性的真谛,学会用真善美去化解丑恶和仇恨。

  “我是为了爱而创作。倘若你们能从我的作品中感受到爱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褒奖”,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如此评价自己。从苦难中寻找光明和爱,这也印证了诺贝尔奖评委会写给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获奖理由:“她复调式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筑起了一座丰碑。”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