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有畸形的市场就有天价的片酬

2016-08-29 07:36:48|来源:北京青年报|编辑:王瑞芳

  当娱乐市场逐渐趋冷,严肃艺术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时,严肃的、深刻的、靠演技而非靠颜值的艺术家,才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可,靠颜值和炒作走红的偶像明星才可能被市场所抛弃,他们的天价片酬才可能受到抑制。

  近日,央视新闻节目再次聚焦影视演员“天价片酬”话题。节目披露,某部新剧的主演周迅、霍建华,合计片酬高达1.5亿。

  称央视“再次”聚焦天价片酬,是因为央视早已多次聚焦、批评过天价片酬。而且,不仅媒体对天价片酬口诛笔伐,主管部门的整改决心和业界内部的痛心疾首,也表达过不止一次。尴尬的是,演员们的片酬,却被讨伐的口水推到更高。周迅上次被点名时,片酬还是3000万,几年之后再次被点名,其片酬已经涨到9000万。

  面对如此令人瞠目的天文数字,大众、同行、领导,都会表示不满。围观群众虽然对剧里剧外的明星都充满好奇,但听到他们的收入与自己如此天差地远,还是会表示有点过分。导演、编剧们则开过好几次会,讨论天价片酬将扼杀中国影视业的未来。面对这样的局面,主管部门也曾三番五次发布通知,要求严厉控制天价片酬。

  然而终究是没用。究其原因,还是市场在起作用。没有大腕出演就卖不出去片子时,大腕就成了一部戏的标配。而每一部戏都指望一位明星出任“票房担当”时,作为紧缺资源的明星身价,自然会翘到天上去。有统计称,我国目前每年投拍电视剧近两万集,最终能在电视台播出的勉强过半,其余的数千集则根本进入不到播出渠道。而能够保证播出乃至走红的最容易判断和控制的要素,当然就是明星。这也是那些导演、编剧们开会讨伐完明星们的天价,到开拍新片时还是要邀请天价明星的原因。即使某位导演自带票房号召力因而无需倚仗天价明星,也不过意味着他自己已经成为明星,其导演片酬恐怕也已经趋近天价。

  而且,除了电影、电视剧,和影院、电视台构成的传统市场,网剧、网大(网络大电影)的快速发展以及真人秀节目的爆红,都为明星开辟了另外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市场,明星资源则进一步紧缺,明星片酬自然再度水涨船高。

  况且,钱多、人傻的畸形市场,并非娱乐业所独有。中国足球水平几乎敢于低到尘埃里,但中国足球市场却几乎收纳了全世界最昂贵的教练和球员。豪掷千金,几乎成了中国买家最标准的行为特征。巨量资金涌进一个供需严重失衡的市场,人为推高紧缺资源的价格,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真正可能起到作用的,唯有根本改变明星的市场供求关系。当娱乐市场逐渐趋冷,严肃艺术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时,严肃的、深刻的、靠演技而非靠颜值的艺术家,才可能获得市场的认可,靠颜值和炒作走红的偶像明星才可能被市场所抛弃,他们的天价片酬才可能受到抑制。

  但这注定是一个极其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娱乐至上已经成为当下文化市场的主流,在娱乐节目和追星冲动中,追求一种虽然缺乏营养但能产生即时快感的虚幻满足,以纾解现实生活中的平淡和疲惫,甚至可能产生某种虚幻的价值感,譬如终于索到了某位明星的签名,或与偶像有了一次相隔遥远的“近距离接触”等等,都构成了支撑娱乐行业的重要基础。这一切看上去即无聊无趣,又缺乏深刻的意义,却又是现实的存在。而且,提升一个群体的欣赏趣味,远比恶化它们要难。在这方面,痛心疾首地谴责娱乐文化太过浅薄的严肃艺术家们,其实是有责任的。当艺术家们不能以真正深刻的作品直指人心,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时,大众就宁肯到那些“无心”的娱乐作品中寻求片刻的观感愉悦。而当大家都转身奔向且拥抱甜美愉悦的娱乐文化时,再叫他们回来可就难了。

  当然,再漫长的过程也要开始,再曲折的路径也有迹可循。近日,广电主管部门再次发出治理天价片酬的指示,就是迈出了极其关键且重要的一步。(张天蔚)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