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仰的光芒照亮新的长征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继“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以后,中央电视台也于九月的第一天,举办了“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以独特的视角,为全中国的孩子们讲述了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赢得好评如潮。人们越来越相信,通过对长征的深入了解,就有一种循着梦想追求理想、循着信仰追求奋斗的人生启迪,就会获得一生的使命。
清代诗人张问陶有两句诗:“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第一句是说,在险恶的环境中绝处逢生,第二句是说,纵使在最黑暗里也透着一线光明。这两句诗用来形容80年前的长征,再恰当不过。1996年,我作为一名青年记者参加了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由于中途发病,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留下了终生的后遗症,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对长征的思考:长征,作为一种历史奇迹,是凝重的历史千年等待的结果。人类的历史总是耐心地等待真理的胜利。100多年前的石达开也进行了西行长征,最后全军覆没,这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将士们虽然有信仰,是建立在天国的光环上,实质还是套在自身生存的模子里不可复出。而红军长征之所以成功,是红军将士突破了自身生存的局限,他们是被《共产党宣言》所洗礼的一群,他们不再属于自己,不再属于生存的喘息和苦难,四万万劳苦大众抗日的吼声,对正义和平等的追求,放大了他们人生的定义域,他们就是被这样的信仰照亮,变得战无不胜,变得无坚不摧,最后能够“三军过后尽开颜”,拥抱陕北大地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0年后的今天,我的梦想是再走一次长征路。而且我也想探讨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湖南人在长征中有一些怎样的表现?湖湘文化在长征中有一些怎样的影响?我们红色文化该吸纳长征精神的哪些元素?
据文献记载,当时在湖南境内,经过了三支长征队伍。一支是毛泽东参加的中央主力红军,一支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一支是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这三支队伍经过湖南境内的9个市州48个县市区。无疑,湖南人在长征的队伍里是中坚力量。他们大多出身于贫苦家庭,但也不乏锦心绣口的书生,他们有的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的人背叛了锦衣玉食的“自小熟悉的阶级”,把“富贵闲人”的名头还给了他们的祖父和父辈,毅然打着赤脚,或穿着草鞋,在中国最泥泞的山路上奔行。蒋介石命令军阀围追堵截,飞机和碉堡以恐怖的喧嚣和顽固把他们逼仄,但他们不管不顾。红军长征在湖南留下了许多血与火的数字:在宜章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在道县血战湘江,八万多将士仅剩下三万多人。
但长征确实如毛泽东所说,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以湖南人为例,可以看到长征到底宣示了什么样的力量。
长征宣示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有人比喻,理想信念是一根红薯藤,其他都是红薯藤上长出的红薯。拿毛泽东来说,他曾历经坎坷,但他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长征路上,他执着地拄着一根拐杖,点燃一支旱烟,思考红军的路怎么走。一旦党选择了他,红军选择了他,他的才华发挥到极致,用兵如神,四渡赤水成就了军事史上的绚烂之笔。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70次申请入党,在革命落入低谷时,梦想成真,北上抗日的宏图大愿让他的长征路上充满了传奇。
长征宣示了实事求是的力量。对于一只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湘江血战,碧绿的江面染成了血色,同时也宣告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破产。通道做出转兵决定,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的胜利,从此长征有了方向感,直到遵义会议,我的党和红军选出了实事求是的主心骨。
长征还宣示了湖湘文化所强调的文化普及的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当年的长征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5岁,而徐特立当时已经是58岁了。在行军途中,徐老从不骑马,把从瑞金带出和沿途搜集到的100多本书驮在马背上。他在前面战士们的斗笠上写满了字,成为后面战士的“活动识字板”。当部队停下休息和宿营时,他要求战士们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他说,这样学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检视一支军队的壮大史,徐老重视文化的普及作用功不可没。能征善战要靠文化作基础,和平年代更离不开文化。长征留下来的人,大都成为我们党宝贵的财富,而他们的文化底子,都是在长征行军途中以这样特别的方式打下的。我们这样看待徐老对中国革命的贡献,难道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吗?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长征的艰苦卓绝,已成为了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的骄傲和记忆,而长征宣示的诸种力量,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是最主要的基因。冰心说,“我以为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离合悲欢,不尽其致时,觉不出生命的神秘和伟大。”苦难与辉煌,是辩证统一体。婴儿的啼哭,缘于母腹的阵痛;辉煌的日出,缘于黎明前的黑暗。中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成功,源头在长征。长征以自身的艰苦卓绝,提供了磅礴的正能量。此时,我们再从文化的意义思索一下,湖湘文化的要义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红色文化的要义是坚定信仰,在困难时杀开一条血路,我们的心头难道不通透敞亮吗?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许多有时代特点的新的长征。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一根根硬骨头,仍然需要英勇善战的长征精神。而打响扶贫攻坚战,智力扶贫、文化扶贫是更高意义的解决问题之道。前方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记者,给我们发回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报道,无不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智者之勇,雷霆不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怀揣信仰,信仰的光芒就会照亮我们,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我们每一个人在时代的坐标中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龚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