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社火传承人 鬼斧神工社火情
微缩社火(王偲瑶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偲瑶):西安重镇户县,夏为扈国,商为崇国,周为沣京,汉初置县。既临近古都长安文脉之灵气,又得终南圭峰与草堂渼陂之精华,尤其受到古代农耕文化的的浸润与古代戏曲的感染,为原生态的庆典民俗活动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础。传统社火即是其中一种悠久的节庆仪式。
相传户县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之神的遗脉繁衍,周人祭祀所用器物为“灵鼓”,如《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擂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祀”。这是户县社火起源之根。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户县社火现在有芯子社火、平台社火、牛拉社火、马社火、背火、掮火、高跷、竹马、旱船、大头和尚、打钱杆、热蹩、火龙、地龙、舞狮子等近二十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火的表演强度和频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政府也加大了对户县社火的非遗保护。2008年6月户县社火被陕西省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从小喜欢社火的宋志荣被确立为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县社火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曹静香、何东继被确立为西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王偲瑶 摄)
虽然如此,但是社火的传承和发展依然是重要的问题。“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商量,突然想到能不能用微缩景观来展现社火表演时的场景,这样就可以长久的保存下来,”宋志荣告诉记者。
宋志荣:55年激情不减 终创芯子新发展
微缩社火的扣人心弦处(王偲瑶 摄)
今年68岁的宋志荣头发已花白,但是仍然对社火满怀激情。他从13岁便开始接触社火,初中的时候赶上文化大革命就回到村里生产队。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学习敲鼓。“他那时候真是喜欢敲鼓到疯狂的境界,甚至是吃完饭把碗扣着,开始用筷子敲,”曹静香说。因为喜欢并勤加练习宋志荣得到当时下乡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苏琦、袁多寿等人的帮助。一年后,他已经对敲鼓较为熟稔,不仅能敲大鼓还能敲唱戏的鼓。
1968年宋志荣被推选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1972年就成为宋村社火局的负责人。这两次的当职皆源于他对社火的钟爱,以及不懈努力的行动。后来他有幸跟随陕西省戏曲剧院、国家一级编剧张晓斌,学习社火芯子的相关知识。“其实社火离不开戏剧,一台社火一台剧,”宋志荣告诉我们。
微缩社火(王偲瑶 摄)
有了设计芯子的能力,宋志荣开始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从1975年开始他设计了一系列受人欢迎的芯子作品,包括拾玉镯、降幅人间、扛杆、鹊桥会、三打白骨精等。从1992年户县第一届社火锣鼓大赛开始,一直到第十一届,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一直怀着热枕去参与。
一开始,宋志荣的家人不太支持他去做社火,后来他所做的事业受到群众和专家的赞赏与认可,家人也备受鼓舞,来一起支持他的社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