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互鉴联动共赢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更紧密的人文交流

2016-09-09 21:37:0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杜军帅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玉娟):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中关于如何扩大发展机遇,推进务实共赢的产业合作,增进友好互信的人文交流三个议题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专家的关注和积极研讨。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研究生中心主任洪风在发言中说:“比如说,中国大量的(企业)“走出去”,走到了泰国,企业“走出去”以后两眼一摸黑,所以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是50:50。”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具体到企业及个人,他们带着资本与热情走出去了,但有时却会碰得一鼻子灰。政策支持,项目成立,工厂也建成了,技术和人力也都到位了,为什么会在沟通和交流中遇到问题而导致失败呢?

  长期在华人华侨人群中调研观察的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发现了这现象的本质——人文交流在经济合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先有感情再做生意。这也是人文的价值。我觉得在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合作各个领域的合作过程中,人文交流也是最省钱的,成本最低的,可以讲是花小钱办大事,非常的重要。”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十个年头了。而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也在这二十年里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变革。为什么在互联网、物流网这些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的平台下,我们仍要如此重视线下会展的布置与人员的交流,重视人们欢聚一堂共商大事呢,其实这就是人文交流在经济建设中所起到的桥梁与灵魂连接的作用,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建设里,国际人文交流更是我们所面临的最需用心解决的事情。

  巴基斯坦中国理事会主任、国防大学教授哈玛洋·汗在论坛发言中说:“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非常的倡议,是由中国领导人提出非常宏大的计划,那么,在实际中也要解决和遇到很多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推行有三到五年,我们也开始感受到一些成果。”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构想,“互联互通”是“海丝”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有基础设施的基础连通,也有包括规章制度方面的“软连通”,更有推动人员流动的“人连通”。人文交流是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将有利于推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推动中国同沿线国家思想文化交流,推动各国文明多维度的交融,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人文交流的路径和形式是多样的,既有文化教育智库的合作与交流,又有华侨华人民间外交等方面的交流,在此背景下,充分调动各国各地区文化软实力资源,创造和建立有效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实现人文交流多层次全方位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负责价值的议题。

  为此,借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个平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省厦门市将会持续发挥口岸、贸易、投资、华侨华人、人文历史等优势,建通道、搭平台,汇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四个枢纽,着力建设区域性走出去的重要集聚地、口岸和综合服务平台,做大进出口,做强港口,不断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本月5号落下帷幕,紧接着举行的这次研讨会是对G20峰会和日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积极响应,目的是共同探索进一步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科学路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郭业洲表示,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形,产能合作加快推进,机制创新取得突破,人文交流更加紧密。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将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推动各方发展战略对接;推动相关各方优化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框架、拓展合作空间;通过沟通交流凝聚共识,塑造积极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注重以智库交往带动人文交流,不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夯实坚实的现实基础。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拿督斯里林锦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投资环境可以说非常好,马来西亚到中国来投资的非常的好也非常的多,越来越多!而且中国人去马来西亚(投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自从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概念,我们都已经在进行着非常大的互动联系,尤其是贸易的往来,现在已经超过了一千亿美元,在将来的,明年我们将超过一千多亿。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商贸的来往,我们有着非常大的信心。中国的人和马来西亚的语言方面没有问题,文化方面也是一样,同一样的文化和教育,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合作领域谈起来也容易。这是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的一个主要优点。”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中国与东南亚因为地缘相近,中华文化相通,在两方互动往来的过程中增进交流,因此像类似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才会有着很大的动力和热情促进两地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做了一套测量“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水平的指数,形象地将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连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转化成数据,定量的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在深厚的人文交流基础上所进行的国际交流建设互动。

  中国文化基金会主席韩勃在论坛上向各界嘉宾介绍说:“促进人文交流的有效途径、交流形式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带着问题意识找到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时下有各国之间争夺话语权的说法,我认为话语权不是争夺来的,不是谁的声音高就享有话语权,而是你的议题是否符合大多数国家的需求,你提出的话题正是大家的共同关切,大家自然想,话语权一定在你手里;第二,带着平等的心态,使用共同的话语体系;第三,带着开放视野,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第四,带有互惠原则,选择让对方感兴趣的文化资源进行交流;第五,带着责任意识,开展全民外交活动。 ”

  当然人文交流得基于各个层面的互动交流,中国企业和机构应该积极从各方面去努力探索,因地制宜,从而寻求到与每个地区交流互通的金钥匙。来自巴基斯坦的哈玛洋﹒汗先生谈到了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值得在推进人文交流方面特别关注,不仅仅应该加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了解,这样的效果会更好。青年是促进人文交流的最好的途径和最好的生力军,因此,青年之间的交流值得我们大力的促进。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的教授汪戎在发言中表示:“有一个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层面我们必须关注,这就是文化精英的相互了解和接触。文化在一个国家事实上它的传播和交流是这个国家最深层次的心里感受和传统的凝聚。像中国的一位老先生,他是世界上很少懂得古印度语的专家,正因为他常年研究,结果他能够把古代印度的英雄史诗《罗摩衍那》翻译成中文,用四年的时间翻译成中文之后,在中国普遍传播。他得到了印度的极大的尊重,特别是印度文化精英们的尊重。1975年他访问印度,那个时候中印之间的关系是达到了冰点,但是他的访问得到了印度各界的欢迎,特别是文化界、教育界,非常隆重的接待他。从此中印的关系开始打破坚冰。”

  人文交流之间需要非常灵活的机制,要促进人文交流,活动形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如果政策不灵活的话,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而且要增强互访机制的便利化,促进各个智库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印尼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用当地谚语讲过,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前行,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共同前进。共同前进的路上应该是互通互信、互帮互助、互惠互利,这也是人文交流在海上丝绸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