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剂良药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在第八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文化特产”依然是各家展览主推的展品,各种“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接不暇。在与各类参展商的沟通交流中发现,“产业化”已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一剂良药,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动漫化”让秦腔戏曲走的更远
“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能在剧院里把一首秦腔戏曲听完。除了戏曲迷,就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是把秦腔戏曲做成电影就不一样了,这种表现形式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喜闻乐见。就连我们做戏曲动漫的人,多做上几次,自己都爱看了。因为我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秦腔文化,在深入过程中接触这种传统文化。”陕西鸣达鑫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沈潜说道。
在产业融合馆里,陕西鸣达鑫雨特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播放的秦腔戏曲电影《墙头记》吸引着上至60、70岁的老太,下至3岁的儿童驻足观看。鲜活的人物形象、地道的秦腔戏曲、动漫的制作方式,让观众赞不绝口。一位初二的学生小谢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秦腔动画片,比起爷爷在家里听的秦腔,动画电影版更为饱满,不会让人觉得无聊枯燥。如果学校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秦腔文化,大家应该会更容易接受。
陕西鸣达鑫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安昊在采访中表示,他们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秦腔戏曲电影制作的公司,到目前已经制作了五部。所用剧本都是老秦腔戏曲剧本,专业老师配音,只不过换了一种让年轻人更加喜欢的表现形式,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他说通过本次展览,已有江苏一带的人找上他,希望通过动漫电影的表现形式让地方戏曲得以传承并发扬。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是一种趋势,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