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精准发力 海拉尔建设办事处扶贫工作见成效

2016-09-14 09:43:3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邓晨曦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屈功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建设办事处位于海拉尔城区西北部,下辖五个村,村民大多以养殖牛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6年,建设办事处利用自身的产业项目和扶贫资金,整合了帮扶单位、慈善机构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以农民合作社种植蔬菜的形式为支撑,筹建了建设办事处精准扶贫产业基地。依托海拉尔区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对辖区的贫困户力求实现造血、输血同步走,扶贫脱贫全覆盖。

  建设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王健向记者介绍说,建设办事处当前有贫困户50户、86人,占海拉尔区贫困人口的52%,办事处已经在今年年初进行了建档立卡,摸清情况的调查工作。关于基地具体如何帮扶贫困户,王健主任向记者表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怎么来实现扶贫、帮贫和脱贫。这一块儿我介绍三个模式:一个是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就在基地里为他提供劳动岗位,这样既提高了他的收入,又提高了他的技能,几年之后就可以使他达到独立自主从事蔬菜种植的,拥有资金也拥有技术的状态;第二个就是针对有劳动能力不方便离家的,因为家里可能需要照顾病人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方便离家的,我们就用我们的资金无偿地在他的庭院内建设温室和大棚,由他日常去照料、种植,我们给予技术指导,所有的产品我们回收,走我们的销售渠道,他不愁销路;第三点就是针对确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的,我们就用基地每年的利润,到年底拿出一部分给这些贫困户进行补贴式的分红。最终我们想实现的目的就是输血和造血同步走,扶贫脱贫全覆盖。”

  这样一个覆盖不同层次贫困户的产业基地,如何解决资金需求是一个大问题。扶贫产业基地的领导层意识到,不能将政府的扶贫资金当做唯一的解决渠道,扶贫基地应当结合当下正日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王健主任介绍说:“大家知道,干事创业没有资金的支持是不行的。我们始终认为,政府投入的资金是要让它起到一个杠杆的作用,起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和依赖政府投入。所以解决这方面问题我们就成立了办事处精准扶贫发展基金。那么在这个基金的筹措过程中呢,我们有两个点算是创新工作:一是我们在互联网的公众平台上,全国性的众筹平台上,面向全社会发起了我们建设办事处精准扶贫的公益众筹项目,融合和集聚我们全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来筹措我们扶贫资金。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平台为我们呼伦贝尔、海拉尔区,也为我们建设办事处的精准扶贫工作做了一个广告宣传和旅游推介。

  解决了资金,就有了足够的底气解决贫困户的困难。王亚兰大妈家住建设办事处合作村。她的老伴儿在今年7月份不幸离世。而原本从事的养牛业又因为今年牛肉卖不上价儿而导致收入锐减。在这种情况下,扶贫产业基地帮助王大妈在家里修建了蔬菜大棚,帮助她创业转型,获得新的收入。谈起新的生活,王大妈感到有了依靠:“原来养几个牛,养牛也不挣钱。现在政府给帮了,啥都给整了,院儿也给铺上了,还给整家具什么的,都整得挺好。”

  合作村村支书刘恒新对记者介绍说,如今养殖业不景气,村里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都想进行新的创业。扶贫产业基地搞的蔬菜大棚正好可以带动村民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确保他们收入的稳定:“今年刚开始,拣了几户特别困难的,建了蔬菜基地带动。来年整个带动扶贫户还有咱村民,凡是咱村民想搞蔬菜基地的,整个都带动。他们都有联系卡,你今年菜下来了,收拾好,人家给你拉走,给你处理了,该多少钱,市场价给你。”

  由于合作村位于海拉尔郊区,因此蔬菜种植业刚好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吃上新鲜蔬菜的需求。在满足海拉尔市自身菜篮子工程的同时,村民们的钱袋子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这收入变化肯定比原先强多了。原先他们可以说一点收入都没有,他就喂个牛。今年养牛根本就不挣钱,赔钱。现在咱们是远郊,原先不太适应,一看种菜(挣钱),不少种大棚的,自己就开上市场去了,比原先强多了。咱现在这个菜,今年菜价特别高,现在豆角三块钱一斤。”

  王健主任也说,村民现在积极性很高,对于扶贫基地所分配的各项任务也特别支持。他表示,贫困户的投入,就是他们的重视,而贫困户的重视,就是对他们精准扶贫工作的最高赞赏。

  “贫困户这块儿对咱们产业发展和对他们的产业支持都特别的认可。我们山下带动的贫困户积极性都特别的高,家里种植的蔬菜管护得都特别好。管护的特别好就能体现出他们特别重视这个事情,特别赞同这样的产业发展。所以每次我们给予他技术指导的时候,去回收他产品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支持和赞赏。”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