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2016-09-15 12:43: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征红军走过,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网络媒体来了,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激扬。“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四川,红军长征途中自然条件最恶劣的一段,主要采访点海拔均超过3000米,空气稀薄、地势险恶。然而,网媒记者上车吸氧、下车采访、回酒店裹着被子把稿抢,用责任和敬业践行着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9月10日坐标:石棉安顺场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四川站媒体记者团首站来到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记者们参观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采访了安顺场脱贫致富的村民和曾经护送红军的彝族后代。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杰用Live U在纪念馆为观众们做视频直播,他告诉传播君,这次的直播视频会传到后台云端,由云端分发到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熊猫视频、熊猫沃TV、四川IPTV机顶盒四个端口进行同步直播。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9月11日坐标:芦山县龙门乡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别了我的故乡!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 芦山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骆志勇一首《红军诀别诗》,唱出现场记者编辑们的爱国情怀。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部旧址,位于四川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古城坪村。在这里,媒体记者团通过实地采访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文化课。让人民网记者朱虹感动的是,67岁老人骆朝群一家依然住在这里,更好地传承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9月12日坐标:阿坝州小金县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到了12日,记者团迎来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要翻越两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夹金山和梦比山,还要经受山路十八弯的遥远路程,体验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一关。天气湿冷,空气凛冽,采访团的记者们穿着毛衣和羽绒服依然冻得瑟瑟发抖。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封面新闻记者何晞宇试着爬上一座高不过20米的小土坡都感到气喘嘘嘘。在手机随时都有可能冻关机的状态下,网易编辑许梦娜依然坚持在为网友们直播,带网友们现场感受夹金山的海拔和温度。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9月13日坐标:马尔康市卓克基镇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这一天的下午,媒体记者团一行到达红原县瓦切镇日干乔大沼泽,这里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死亡之海”。在体验过草地的悲壮诗篇之时,很多记者编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然而,中国经济网主任助理马常艳在盘山路上晕车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用手机发稿;光明网记者张紫璇产生高原反应后,边吸着氧气边及时发出微博《真正的英雄:播种,但不参与收获》;中国西藏网采编中心总监赵钊身体不适,还把瑟瑟发抖的自己裹被子里熬夜赶稿…… 9月14日坐标:松潘县川主寺镇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采访行程的最后一天,记者编辑们的高原反应还没有消失,就迎来了更加恶劣的天气,阴云密布、细雨连绵。他们在雨中脱帽、收伞、立正,在长征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默哀、鞠躬、献花,并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

  走过方知远征难 网媒记者爬雪山

  风雪夹金山,离离红原草。此行媒体记者团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别具匠心的创新精神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也顺利完成了“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的大目标。为他们点赞!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