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残奥会摘铜 15岁成都姑娘用坚强诠释梦想
邓越(前)与教练黄燕情同母女 新华社发
15岁的邓越,还没能像她作文里写的那样成为作家或者医生,但是她却在另外一个领域上带给人们激励。北京时间9月13日早上6点,成都姑娘邓越在里约残奥会上获得SM4级150米女子个人混合泳铜牌,为四川在本届残奥会上赢得了第7块奖牌。从1岁多被诊断为脑瘫到15岁登上残奥运领奖台,邓越用自己的坚持实现梦想。
“长大后,我要像杨红樱阿姨一样,成为作家,写出无数的童话,给小朋友们带去无尽的快乐!我还要像张海迪阿姨一样,身残志坚,学习医学知识,成为一名医生,让不能走路的人都走上梦中的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选自邓越的作文《梦想与爱让我坚强》
因治病接触游泳
9月13日一早,还在睡梦中的虞海霞老师便陆续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道贺的信息。“都是看到了朋友们给我发微信,我才知道了邓越获奖的消息。”虞海霞目前是成都大学后勤处综合科工作人员,2001年,她迎来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邓越,女儿的出生让一家人感到非常开心,但就在一年多后,邓越却被诊断为脑瘫。从那时候开始,虞海霞夫妻俩就带着年幼的女儿辗转成都、郑州、石家庄和北京的各家医院。五年的时间里,生活就在陪伴女儿按摩、针灸、康复中周而复始。
因为病痛,女儿性格内向,不会与人交流,还有点自闭。在尝试过中药、西药、民间偏方、新研制的生物类药物等各种办法和查阅各种资料后,虞老师了解到水疗有较好的辅助疗效,她找到一名特殊教练教女儿游泳。最初邓越只能泡在水里,尝试单腿站立练练力量,到能慢慢抬起腿保持动作10秒钟,后来慢慢地给腿绑上沙袋练习力量,沙袋从1斤到2斤增加到3斤。在水中泡了一个月,邓越慢慢学会了游泳。“以前,我在陆地上朝前走要依靠轮椅,但在水中我找到了自由前行的快乐。”邓越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从游泳中找到自信
2011年,邓越的爸爸——邓泽军教授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成大。一家随即从重庆迁到成都。从那时起,学校的游泳池就成为她练习的乐园。2013年11月份,邓越被教练选中,成为四川省残联游泳队的运动员。专业训练的艰苦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与人沟通、独立生活,这些都是以前被父母事无巨细照顾的她不曾经历过的。她也曾对着妈妈哭鼻子,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为了兼顾学业,每到周末,妈妈从队里接她回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到了训练时间,又再送她回去。
2014年,四川省第八届残运会上,她首次代表成都队就获得7金3银的优异成绩,还打破了一项省运会纪录。2015年残运会,她又获得2金3银的好成绩。2015年10月,邓越顺利入选国家队。而今,第一次代表国家出征奥运赛场,她又惊喜地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如果没有接触体育运动,恐怕我还过着每天封闭、吃药康复的生活,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在游泳运动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邓越这样说道。
性格活泼的“小飞鱼”
第一次出国比赛就参加里约残奥会,邓越试着用英语和酒店前台沟通,顺利借到一个给手机充电的转换器;到里约,随身带的银联卡不能刷,她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困难;教练请她为队友送泳衣,她也能自己找路过去……这些生活小事,邓越都在每天与妈妈的电话和微信中幸福地分享。“游泳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炼了意志,还结交到很多朋友,这是最让我感到快乐的地方。”邓越说。“比起成绩,她的成长更让我们高兴。”虞老师心有安慰。“以前背着她去看病,总有陌生人来帮忙;医生、教练,遇到了好多贵人……她一直生活在家人和朋友爱的包围中,我们一直挺幸运的。”
邓越是个典型的00后,鬼马精灵又活泼可爱。在里约夺牌后,她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奖牌和吉祥物,配文模仿着铜牌的语气,俏皮地对大家“say hello”。她爱看清史书,因为看了穿越剧,幻想“有一天如果我穿越了的话……”她也是个“小话唠”,对着妈妈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国家队队内选拔时,她问:“如果淘汰了怎么办?”去里约,她问:“如果成绩不好怎么办?”要比赛了,她问“如果犯规了怎么办?”但实际上,她心里都有数。
从里约回国后,邓越又要过回白天游泳训练、晚上补习文化课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也非常充实,她的生活和游泳已经很难分开了。成都商报记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