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人权纪实:创新模式让利于民 让棚改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2016-09-19 09:53:0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隋艳霞):年近花甲的肖达贵老人最近有一件大喜事,他们一家三口终于住进了期盼已久的新房。这得益于湖北宜昌市目前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环城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宜昌环城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于今年5月15日正式开工,是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总投资80亿元。项目征收面积34.57万平方米,涉及4306户、13000多人。棚户区老住户肖达贵说:“我今年59岁,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原准备把老房子给卖了,结果一卖他们(买家)只给三十几万。三十几万我在别处可能就买不到(合适的房子)。没想到政府这回来拆迁,我这个房子是66.5个平方,政府就给我五十九万四千多块钱,比我自己卖多出二十几万。”

  正如肖达贵老人所言,宜昌市在进行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努力让利于民,如将城市棚户区货币补偿上浮标准由5%提高到20%,对选择货币安置的按还建安置房价的1.5倍予以补偿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政策,肖达贵一家才拿到了远高于同地段二手房市场价的拆迁补偿款,不仅能在附近买到心仪的新房,还增加了十多万元的存款。说起这些,肖达贵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房)这边的面积要比我以前(住的)大五个平方。我原来那边(老房子的)光线(不好),中午吃饭还得点灯;我在那边烧的是柴火,这边是烧天然气。环境都改善了,水、电、气、有线电视等等(都有)。连家俱、(电器,包括)空调、冰箱、热水器等等都是好的(现成的),我反正是拎包入住。那比(老房子)那边真是好多了。我还存了十几万,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确确实实要感谢政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银行的专家曾表示,中国的棚户区改造实践体现了“对贫困人群住房、收入和利益的保障”。作为一项广受赞誉的民生工程,宜昌市在进行城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多元融资,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多元投入,如发行了全省首支棚改私募债,实现了棚改融资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领域的重大突破。在破解了“钱从哪里来”后,又以多元化的安置模式破解“怎么安置得好”的难题。为此,宜昌积极创新棚改安置方式,在全省率先搭建了棚改安置商品房房源“网络”和“实体”双交易平台,打通了商品房与安置房的新通道,这也打破了安置房由各级政府自建的常规。同时致力于安置先行,彻底扭转了过去“人等房”的被动局面。在安置房选址上,更是秉承“五个舍得”的理念,即舍得拿出优质的地块、舍得拿出基础条件好的地块、舍得拿出配套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块、舍得拿出避免二次征收的地块、舍得拿出城市总体规划中能用的地块。

  在宜昌市西陵区学院街道的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学院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战指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介绍说:“被拆的在块地上的居民一共有272户。远方就是一个总建筑体量约两万平米、34层、大概是三百多户回迁房的建设规模。这个区域可以说是湖北省宜昌市城区最繁华、最具商业价值的区域,土地价值高,但是宜昌市西陵区政府还是把这块地拿出来,用作居民的还建房和配套公益项目的建设,这块的居民百分百原地还建。可以说是充分保障了棚户居民的居住权,(政府)为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居住环境的改善投入很大。”

  宜昌市市长马旭明曾说:“棚户区改造是当前改善民生的标志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没有理由不解决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这是义务,也是任务,更是责任!”宜昌市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所坚持的诸如“五个舍得”的惠民理念和政策,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胸襟和诚意,从过去的“要群众搬迁”变成了现在的“群众要搬迁”,“如何拆得快”这一拆迁改造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肖达贵老人是这样解释自己为何第一个签署拆迁协议的:“他们这回搞得蛮透明的,规章制度贴在外头,一个月(时间)进行消化,你不懂的他又上门给你讲解。政策非常透明,公正、公平、公开,搞得人心服口服。可以说我是第一个签的。因为政府对我们这么关怀,这个整体拆迁也是为了我们居民,给我们带来好的生活,环境得到改装,这都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居民做好事,我们反过来也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惠民利民的拆迁政策、公平公正公开的实施过程,让拆迁居民的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宜昌市的棚户区改造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民生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市先后启动实施了环城路、白沙路等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305个,十一万八千多户居民因此受益,棚改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40%以上,一大批公园、绿地、体育馆、停车场等民生基础设施得以建设。棚改工作成为推动宜昌市大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