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互联网+自行车"模式大热 出行最后一公里能否解决?

2016-09-28 13:58:3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邓晨曦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柳青):似乎一夜之间,互联网+出行领域又多出一个新的成员,自行车。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出行工具,搭上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在上海、北京一经推出,迅速受到热捧,日前滴滴投资共享单车ofo更是让这个领域成为下一个“风口”候选。然而,上线数个月,自行车软硬件损耗严重、定位不准、甚至服务器宕机导致无法租车的消息也在提示着这个新生事物的隐忧。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通勤族来说,不管是工作还是回家,出了公共交通工具再到目的地的一段路一直是个难题。走起来太远,打车又不划算。市政自行车出现之后,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需求,但是必须找到桩才能还车又是个大问题。入秋以来,上海、北京街头多了许多橙色的自行车“摩拜单车”,不用办卡,没有停车桩,GPS找车,扫二维码解锁就能骑走,还是自动计费。这种移动互联加自行车的模式一经推出就在朋友圈大受热捧。家住北京立水桥的葛先生说,扫码就能骑车,解决了他出行中的很多麻烦:“有的时候我会坐地铁去拜访客户,但是地铁站到客户那里也有一段距离,打车或者做公交车有时候会堵车,都不是很方便,但是在地铁站旁边有这种自行车的话,手机APP一刷,我就骑着自行车到客户那儿,也就是几分钟的距离,很快。”

  号称自行车界的UBER,摩拜单车从一推出就在舆论中保持着高热度。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一款名为“ofo共享单车”的创业项目在北大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京沪两地许多高校里都有这款小黄车的身影。日前滴滴出行宣布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ofo。消息一出,引发各方热议。ofo品牌公关总监李泽堃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更多滴滴投资的细节,但是对于ofo来说,将会用这笔投资提升服务,而滴滴的平台优势也将会ofo的发展有诸多益处: “对于ofo本身来讲,会尽一切努力升级软硬件服务,以及整体的服务体系,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会跟滴滴产生非常深度的战略合作,从技术上,数据上,大数据上,从整体的移动出行生态上,从出行的协作上,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未来用户可能在滴滴出行的平台上可以使用ofo共享单车的服务。”

  与摩拜单车目前主要是自主研发、制造和在城市投放自行车不同,ofo希望倾向于收购二手车和部分学生捐助,以服务高校内师生为主。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仅在上海,摩拜就已经投放了上万辆自行车,而根据滴滴宣布投资ofo的公开声明,ofo上线至今已有近7万辆共享自行车,总订单超过1500万,日订单超过50万。易观互联网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表示,所谓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目前出行互联网出行行业都在瞄准的机会,这也是“互联网+自行车”能够迅速打开市场的主要原因。不过,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它能够覆盖原本使用专车、出租车等频次较低的那些群体,实际上也与非碳出行有很大的关联度,至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觉得它与专车、拼车等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单以互联网单车解决,还是需要其他的互联网交通出行产品协同。”

  快速发展过程中,“互联网+自行车”模式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9月19日,北京、上海同时出现了摩拜单车无法开锁的情况,虽然在第二天,摩拜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不少用户不满的声音还是出现在了网络上。而比起服务网络宕机,层出不穷的盗车、毁车、以及损坏车身二维码等事件更是让舆论质疑,“互联网+自行车”到底是不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出行方式?张旭认为,在短期内,这个模式中最大的软肋就是车辆的高损耗,而改进技术、改善信用环境都可以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自行车本身就是易损耗品,可以通过订制化自行车让其使用更加坚固的部件,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本,但是我更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征信体系来完善单车租赁环境,从根本上避免消费者破坏自行车,我觉得才是更加重要的。”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