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采取措施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2016-10-17 14:02:3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中国的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当日,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在江苏南京举办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有关负责人在活动中透露,中国粮食减损增效成效显著,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

  当前,在以气温增暖等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据统计,中国每年因气候灾害导致的粮食损失超过500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其中,旱灾对粮食生产危害最大,涝灾危害次之。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表示:“我们致力于增强专业化,农业气象观测实验能力,全国已布局建设了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并实现信息化传输,还建成217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895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70个农室站,研发推广了60多项农业气象新技术,我们致力于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供更为针对性,多项和精细化的农业产品,强化了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业气象服务。”

  此外,中国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产后服务,过去两年帮助农民减损增收约1400亿元。比如加强新粮仓建设和危仓维修改造,使粮食仓储损失率平均下降3%。

  今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介绍说:“今天的主会场活动结束后,全国的省区市将组织工作组分赴广大城乡,开展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三进行动,积极宣传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动员全社会更加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更加重视粮食减损增效,更加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约60%才能满足全球近90亿人口的粮食需求。面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在不损害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确保农业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生产力和适应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快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高度评价中国采取的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措施。“今年,2016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侯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这是在(落实)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前提下,很好回应了气候变化问题。通过爱粮节粮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的活动,以及不同行业的紧密协作与合作,我相信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倡议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