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需要一针中国强心剂
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MTI)14日公布的一份预估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经济同比增长0.6%,环比暴跌4.1%。数据一经发布,新元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当日跌幅高达0.69%。有媒体因此惊呼新加坡经济要“崩盘”了。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辉煌不再,经济下滑的趋势难以遏制。如果控制不好,新加坡将重蹈阿根廷、蒙古、巴西等国的覆辙,而且很有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经济的连锁反应。
在我看来,早在2015年,新加坡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僵局。2015年,新加坡GDP增长2%,与2014年相比减少近150亿美元。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去年亏损240亿新加坡币。今年前两季度的增速也维持在2%上下,不见丝毫起色。其对外贸易则连续25个月出现萎缩,对外贸易额已经退步到2008年的水平了。第三季度,新加坡整体制造业产值环比减少17.4%,服务业陷入停滞,金融业优势不再,国内其他各大行业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从内因上来看,新加坡以物流贸易和金融起家,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但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产生的优越感,再加上政府的控制和对民众的“大包大揽”,新加坡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严重缺乏,并未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体制和状态就决定了一旦外界有何风吹草动,都将触动其神经。而且,自从李光耀逝世后,人民行动党威信下降,执政党将大量精力放在维护统治和争取选票上,在经济上着力不够。
从外因上看,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亚太经济低迷,都使得新加坡经济提振缺少大环境。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使得原油出口以及海运需求处于最低水平,相应的,新加坡的对外贸易和港口吞吐量也骤然暴跌。尤其是新加坡“拉美抑华”的政策让其两边不讨好,既失去了中国经济的“大蛋糕”,又没能享受到TPP的福利。从区位因素上看,新加坡依靠马六甲起家,“小国寡民”,本身就缺乏资源,而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与投资利得并不理想,周边区域油田挖掘的潜力也不大。
当然,新加坡在短期内还是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的。它有高达253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淡马锡、GIC两大政府机构在,还有赌场和旅游收入。自今年4月以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坚持的零利率货币中立政策,也将给予国内经济充足的喘息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新加坡面临的国内、国外形势都不甚乐观。新移民与原居民之间的矛盾加剧,以至新加坡不得不收紧移民与雇佣政策,以便为原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新生代和少数族群以及在野党的不满情绪长期受到压制;“拉美抑华”的政策引起了中国的警觉,TPP前景黯淡,希望落空……
一叶知秋,新加坡经济的困境,是其政治、经济、战略、外交等诸多方面的折射。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受阻,日本自身麻烦不断,更是无暇顾及新加坡,加之周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在逐步崛起。可以说,值得新加坡真正携手的只有中国。当下中国“一带一路”、亚投行持续发力,未来将产生极大的集聚效应。
新加坡要改变颓势,就只能正视现实,认清局势,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方面,逐步调整国内的产业布局,寻找新的经济刺激点,尤其是创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外交政策,搞好同中国的关系,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以便为新加坡经济的低迷打一针“强心剂”。(陈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