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城市沙勒罗瓦期待通过创新华丽变身
比利时沙勒罗瓦市长Paul Magnette向市民介绍社会改造计划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史靖洪):沙勒罗瓦是比利时南部瓦隆大区的重要城市,始建于166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沙勒罗瓦曾是与英国伦敦相提并论的重要工业城市,钢铁、玻璃和纺织业相当发达。开国元勋聂荣臻以及一批中国学子曾抱着“科技救国”的思想前往位于沙勒罗瓦的劳动大学求学。岁月沧桑,沙勒罗瓦近几年正遭受着经济转型的阵痛,他们期待通过创新计划,实施城市的华丽变身。
沙勒罗瓦建于桑布尔河两岸,由于河道运输方便,从十八世纪开始,有众多的大型工厂建在河道两岸。沙勒罗瓦曾一度同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一起组成比利时的工业轴心带,化工、电机、机械、钢铁、玻璃和纺织等工业相当发达,在十九世纪末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进入二十世纪中期,这里的重工业逐渐被淘汰,大型工厂相继倒闭,在绵延长约4.8公里的河岸边,目前只有3家工厂还处于生产状态。如果你漫步岸边,看着锈迹斑斑的大型设备,破烂不堪的厂房,再遥想当年这里曾有的繁荣景象,一股悲凉之情会由然而生。
但是,从小在沙勒罗瓦长大的导游朱利亚·当杜瓦小姐却喜欢到河边散步,因为在她看来,那里正是家乡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利亚·当杜瓦说:“的确有很多工厂都空无一人,但它是沙勒洛瓦历史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里并不悲伤,就像是去参观希腊的古典建筑。虽然没有人了,但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建筑都还在那里,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我们不能把它毁坏掉。”
正如茱莉所言,桑布尔河两岸的景象就是沙勒罗瓦历史与现实的缩影。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工业城市沙勒罗瓦再次遭受重创。据统计,目前沙勒罗瓦的失业率徘徊在25%左右,高于它所属的瓦隆区16%的平均水平,有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去外地找工作。另外,全市居民大约有20万,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
沙勒罗瓦市长保罗·马涅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沙勒罗瓦的确遭受了经济危机,但该市正在实施创新计划,并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努力,争取使沙勒罗瓦再次充满活力。“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有许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创新型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有比较高的失业率,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的工作。所以我们有许多人不在这里住,却在这里工作。对我们来说,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仅在这里工作,还要留下来生活。”
近几年,沙勒罗瓦已将6200万欧元投在了城市建设上。今后5年,该市还将把从欧盟、比利时地方政府及私人部门募集到的1.4亿欧元的资金全部用于城市重建。目前已经建成的项目包括火车站,会展和文化中心等,正在建造的有全欧洲最大的一体式购物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700万人次前来购物。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旧建筑、工厂正在被翻新改造,变成新的博物馆、活动中心或者酒吧等,市中心目前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工地。
马涅特市长强调,在重建过程中,文化发挥的作用非常大,这也将是沙勒洛瓦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我们将倚重文化,因为文化是改变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目前这种做法已经发挥了作用,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察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也不仅仅是只想吸引建立几个博物馆或者是文化机构,而且要让城市成为新的文化中心,要让城市处处都有艺术品,让居民和孩子们与艺术品同处,从而让我们的城市与众不同。我们不想和柏林等城市一样,我们不想和别处一样,我们永远是不一样的。”
的确,沙勒罗瓦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市政厅的钟楼早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中,今年沙勒罗瓦还将举行建市350周年的庆祝活动。此外,该市还拥有欧洲最大的摄影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美术馆以及玻璃博物馆等。通过城市创新建设后,沙勒罗瓦今后将拥有更多的文化设施。马涅特市长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在沙勒罗瓦安家落户,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