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助力老区群众奔小康
餐馆老板马志强在他的农家院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远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936年10月22日,长征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在一年前的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多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门——吴起镇,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吴起也因此被称为长征结束的落脚点。80年过去,岁月变迁,曾经贫瘠的偏僻小镇吴起早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借助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物资源,“红色旅游”在吴起蓬勃发展,老区人民也快步奔向小康。
10月的吴起,天高云淡,秋风送爽。距离县城中心不远的旧居路的一座小院里,王树军大爷像往常一样,一边听着当地的传统曲艺“陕北说书”,一边加工陕北特产“神木卤肉”。王大爷本来是吴起近郊的农民,十几年前进城做卤肉生意。近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农家乐之类的餐馆在吴起遍地开花。给餐馆供应卤肉的王大爷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今年60岁了,来(吴起)十六七年了。一直在做卤肉(生意),我做,老婆卖。生意还可以,周围大部分的餐馆都到我这儿来进货,主要是回头客。我现在一年大概能赚个十来万块钱。”
王大爷的隔壁就是一家 “农家院”餐馆。32岁的老板马志强之前干过十多年的厨师。眼见来吴起的游客越来越多,他发现这是做特色餐饮的好机会,就自己创业当起了老板。“我在餐饮这个行业做厨师做了十多年,了解这个行业。这几年来吴起的游客比较多,我手里有点钱,就决定开这个农家院,主要经营的特色菜就是陕北的土鸡,再就是我们这儿的特色——油馍馍和黄馍馍,这些卖得最好。”
马志强的“农家院”刚开业不久,规模不大。不过他相信“酒香不怕馆子小”。他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年挣个十几万元。马志强说:“现在餐馆有三个包间,规模还很小,一次只能坐三四十个人。我雇了一个服务员,一个厨师,一个面食(师傅),一共三个人。我现在就努力把饭菜做好,味道好客人自然就来了。我希望每天来的客人能达到八九十人,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块钱,我就很满意了。这就是我的目标。”
马志强对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很有信心,因为这几年来吴起参观游览的游客数量呈跳跃式增长。今年正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吴起作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全年的游客数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0万人,比去年翻一番。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其中既有来重温红色记忆的老者,也有想了解革命历史的青年人。一位年轻的妈妈说,自己4岁的女儿从电视中知道了长征之后,就一直央求着来看看。这位年轻妈妈说:“她整天都嚷嚷着要看看历史,我就带她到这儿来了解一下红军的历史。参观完,她印象最深的是枪,还有雪山。我简单地给她讲了一点长征的故事,她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是毛爷爷吗?毛爷爷不是在北京吗?’我说,‘这个也是毛爷爷。’”
吴起“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推进的产业转型。近年来,吴起大力培育绿色经济,依托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发展旅游业是其中的重要一 环。吴起县旅游局局长马广千介绍说,吴起正在筹划一条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浓缩线路,打造一个全景式体验长征的红色旅游项目。他表示,当地计划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入100多亿资金,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带动老区人民从脱贫奔向小康。“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浓缩线路,是体验长征的一个线路,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线路,也是游客的娱乐线路。这条线路按照中央红军走过的11个省、20多个县的点,做一些项目,既是体验的,也是娱乐的,通过寓教于乐让大家感受长征。相信通过开发红色旅游,能够带动吴起老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