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某安装总队 为中国航天铺设天梯的“筑梯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上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新的征程。不知听众朋友在关注火箭发射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到那个包裹着火箭的熠熠生辉的蓝色发射架?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托举起中国人的飞天梦。而中国四大发射场的发射架都是由北京某安装总队建设的。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为您介绍这支为中国航天事业架梯铺路的部队——北京某安装总队。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07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七号火箭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任务。而此时,文昌航天发射场现场工程师雷逢胜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自己亲手建设的塔架上还从没见到过发射,虽然说有遗憾,但是有其他工作要做。”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航天人,这支鲜为人知的某安装总队,用亲手建成的一座座发射塔、一个个发射场,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送入太空。北京某安装总队是中国军队唯一一支承担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发射阵地建设任务的专业工程劲旅。而其中,刚刚于今年投入使用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颇为引人瞩目。其中,安装总队承担了包括两座发射塔在内的70多座单体建筑和29.8公里道路。两座发射塔同时建设,在中国航天发射场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不过,对于首次在海边搭建“天梯”的官兵来说,海南复杂的地理情况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雷逢胜介绍说,海南地质结构复杂,含砂珊瑚碎屑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地下水丰富,挖开浅浅的一层地表就有大量渗水涌出。“海南的气候截然不同,高温高湿,内陆无论是酒泉太原西昌发射工位是完全不同的。(火箭)发射的时候有导流槽,导流槽深在25米左右,(但是海南)地下水非常丰富,挖一锹就出水。所以在做导流槽之前要把水止住,所以从导流槽开挖,打桩到主体结构施工,(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外面的水不能进去,要不然里面没办法工作,所以第一要止水。”
工程师们经过无数次论证,最终采取三轴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结合的方式为基坑做了止水帷幕,施工完成的1300余根止水帷幕桩,相当于在基坑周边做了一道挡水的墙,成功解决了渗水严重的施工难题。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在这群搭“天梯”的人眼中,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施工中,精度的要求格外严格。特别是长征七号的发射架,不仅是体积比过去大了一号,精度的要求也更高。雷逢胜介绍说:“塔架建设精度非常高,塔架的固定部分和前面的回转部分,在建筑物上很少见到这么大的回转平台,回转平台总重量是1300多吨,能够自由开合,精度要达到要求,我们设计上要求0.04毫米,相当于普通打印纸的1/3。而且塔架垂直度精度要求特别高。”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仅仅是北京某安装总队组建65年来的一个缩影。从1951年组建之日起,这支部队就开始为航天事业架梯铺路。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场,到载人航天发射阵地、“嫦娥”探月卫星发射塔,他们用双手建成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的座座钢铁天梯。从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塔到世界一流的新型风洞,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完成340余项大型国防工程建设任务。
安装总队党委书记熊卫平表示:“我们先后建设了十一座发射塔架,完成了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厂所有发射工位的建设任务,在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圆满完成了340多项重点工程。总队是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辉煌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