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乱象暴露美式民主困境
就在大选投票日益临近的最后关头,美国司法部10月31日表示,将与联邦调查局(FBI)合作调查希拉里所涉电邮案。2016年大选也许是美国“最不合常规”的大选。两党候选人希拉里、特朗普成为美国现代选举史上最不受欢迎的候选人。种种乱象的背后是美国政治体制因弊端集中爆发而陷入困境。
将“突围”寄望于攻击对方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笔者碰到的多数人都表示,自己是“不情愿的投票者”,对两党候选人都不喜欢,只能无奈地投票;有的选民认为美国的政治运作“不是民主”,只是“权力和影响力的游戏”;有的选民直接将此次总统选举称为“灾难”。2016年美国大选之困,凸显了两党传统政纲与选民现实关切的脱离、两党“精英”与普通民众的疏离。而且,美国的政治精英还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局。
特朗普侮辱女性的“录音门”曝光后,至少26%的共和党国会议员、州长不再支持特朗普。共和党一些最慷慨的献金者要求该党全国委员会与特朗普“切割”。这种分裂的表现之一就是共和党作为一个主要政党却无法给出政策答卷。特朗普口号尖利,但政策空洞、似是而非;而共和党精英的政策主张在预选期间即被本党多数选民所抛弃。
由于无法因应美国社会的变化,共和党面临政治话语权式微的局面。《纽约时报》称,“不管特朗普在11月是输是赢,这个政党的未来都会存疑”。
另一边,民主党因“暗箱操作”频遭信任危机,“中庸政策”无法带来选民希望的“变革”。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理应保持中立,却涉嫌在党内预选阶段暗中破坏桑德斯的竞选活动。不仅如此,希拉里还被曝“邮件门”“健康门”“基金门”和“演讲门”等多重问题,受到选民诟病。美国政治分析人士马特·麦考雏尔克将特朗普描述为“自杀式炸弹候选人”,而希拉里则是“定时炸弹式候选人”,其自身的诸多问题随时可能爆发。
希拉里一旦当选,可能会步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后尘,政策上趋于求稳、中庸,难以带来选民希望的“变革”。民主党尚无新办法去解决美国政治生态分裂、种族关系紧张等日益严重的问题。
于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将“突围”寄望于攻击对方,政治极化加剧。
奥巴马政府执政8年,美国党派争斗达到新高,政府多次关门或濒临关门,重大立法通过更少。长期追踪民众对美国行政和立法部门满意度的盖洛普民调中心发现,民众对国会满意度在所有政府分支中均列最低。
8年间,在野的共和党国会议员走上一条“主观攻人”“客观伤己”的道路,为制衡而制衡,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增加了历史少有的“破坏性”。美国政治体制正陷入一个怪圈:两党传统政策主张式微,转而靠攻击对方来“得分”;党派斗争导致行政低效,行政低效反过来继续削弱两党的选举基础。
脱离选民现实焦虑的精英政治
全球化是国际间利益再分配,美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两党却没有及时推出实现国内社会经济生态再平衡的纲领。两党政治纲领和施政理念在全球化进程中与越来越多选民的“焦虑”脱节,产生政治的结构性问题。这成为希拉里以及多数共和党候选人政策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也成为特朗普因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而崛起的原因。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利茨说,从美国过去40年来“新自由主义”政策中获益的可能只是社会最上端的1%的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层享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选民的怒火在意料之中。
连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评论说,精英阶层过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多数美国公民的收入却停滞不前,整个美国社会的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这次选举透露的真正信息是,几十年过去了,美国民主终于开始回应与大多数人都相关的不平等扩大化和经济停滞问题。
作为华盛顿政治圈“圈内人”的两党精英、游说集团与圈外民众日益疏离,民众反建制、反精英情绪上升。在本届大选中,“圈外人”特朗普力克共和党众多精英杀出重围,而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预选中对资历深厚的希拉里形成强力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认为,特朗普在所有既得利益者反对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强势,可以说“是一种平民对精英阶层的惩罚”。“美国今年的总统选举并不是传统上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竞争,而是体制内外的较量。”
本届选举中凸显的金钱政治、利益集团问题遭到美国民众的痛恨。《华尔街日报》10月24日报道,20多名亿万富翁在2016年大选中为两党候选人捐款8800万美元,其中,希拉里是最大受益者。一位宾州基本金融公司投资组合高级经理对笔者说,“现在的候选人是出钱购买通往白宫的道路。这不是民主,是权力和影响力的游戏。这使我非常难过。”
笔者认为,本届选举中的“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现象”将在美国政治话语中留下清晰印记,倒逼两党改革纲领趋近民众期待。然而,党派政治激化仍将阻碍两党改革进程。两党的任何改革都可能受制于对方,无法实现党派利益和美国民众利益最大化,导致政治体制进一步极化,加剧社会离心力。(齐紫剑 国际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