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致敬痛并快乐着、忙碌却充实的新闻记者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8日讯(记者 杨淼) “记者”这个职业是为数不多的有自己节日的职业,每年的11月8日,我的内心都充满着说不出的感觉,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小骄傲”和“小责任”在里面。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痛并快乐着、忙碌却也充实着的职业,我也这么觉得。身为记者的我们经常在路上,我们有很多机会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真实,体会常人很难体会到的艰难与感动,正因为这样,我们被社会需要着,我们身负着传播的职责,我们用心去挖掘新闻亮点,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到文字中,这是一种快乐的忙碌,是一种被需要的满足。
记者:一个是真实地记录社会事件、传播正能量的群体
2015年上旬,我很荣幸参加了国家网信办组织的网络媒体培训班第一期,成为了第一批拥有网络媒体记者证的媒体人。拿到证的时候,内心觉得神圣和严肃起来,觉得这是一种被肯定,深感从事新闻这一职业责任重大的强烈忧患意识。
成为网络媒体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不管外在的体制形态如何变化,那颗虔诚与坚持的心境却始终没有变。虽然常在外奔波、采访、写稿,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份有意义的职业,因为它,我可以用文字为促进社会进步做一点点贡献,哪怕仅有一点点成效,我都无比的满足,正是这种被需要,让我依旧坚持着守护它,始终无法放弃。
曾经的我很懵懂,不太明白记者的含义,总是盲目的跟随,为了自己而去完成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想法开始蜕变,社会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让我们真实地记录社会发生的所有,我们要不断学习,我们要不断“解锁”新技能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我们要把握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与时俱进,更多的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的大爱。
记者:一个工作时常在路上,需用诚意换真心的群体
记者的工作就是时常在路上,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瞬间,用文字来传递每一个故事,不分时间、地点。
王医生查房,询问病人病情。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摄
我记得2016年的春节,我接到了新春走基层的任务,大年三十,我大早起来去一所基层医院进行采访,采访到了医生、护士、药房值班的大姐......在他们眼中我看到了敬业,看到了我自己很欠缺的品质,他们对于工作的无怨无悔,看到了他们在自己岗位上那些小小的坚持,虽然大年夜没有很多的时间与家人相伴,但是我却得到了很多很多。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曾说过,走基层最重要的是心怀诚意开始,你需要的是到你的采访对象那去获得一句两句你认为有价值的同期声,有价值的采访,还是说你真的是关心他的喜怒哀乐,这两者的区别是非常非常大的。
那一次的走基层,我心怀诚意的开始,并满载而归,我看到了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也看到了基层医院的问题,我用文字和图片真实的表达,我相信真诚可以感动我自己,也可以感动他人。
记者:一个永远在“解锁”新技能、与时俱进的群体
新闻记者从业的过程会接触到很多人、很多事,而我们的眼光总是需要在前面,世事变迁,我们要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调整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解锁”更多的新技能来适应这个社会。
每年的3月,是每一个记者最忙碌的时候,我也不例外,2016年的两会我很有幸被派到前线去近距离感受两会。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一次跑两会,虽然在之前一直在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是进入到“实战”,还是很懵的状态。面对那么多代表委员,我学会了随机应变,快速反应搜索人物信息,提炼关键词,找到合适的问题来进行采访、提问、邀约。
我记得我有一个嘉宾代表是从事医药行业的,而我对于这一切都是很门外汉的,在做访谈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了他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提案,才开始整理采访提纲,使得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同事们的帮助,我自己欠缺的太多,需要了解的事情太多,在同事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成功邀请了多名代表做客中国经济网,并且通过交流,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通过两会的历练,让我更加的成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自信的面对问题和困难,在一步一步地“解锁”新技能的过程中蜕变的越来越好。
记者:一个用眼观察、用声音交流、用笔记录、用头脑思考的群体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观察、记录、思考是我们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记者这个职业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与被访者沟通,去交流,去倾听,去用心感受他们的故事。
今年我参加过几次国家网信办组织的走转改活动,其中让我最为深刻的是长征行湖南站的一个经历。我记得那天是9月1日,很多学校正式开学,采访团一行人走进了桑植县洪家关中心小学,这个有着革命意义的小学校园,我看到了贺珊这个可爱聪明的小姑娘,今年11岁的她要比同龄的孩子看起来更沉稳一些,她今年已经开始上6年级了,由于成绩优异,能力比较强,作为班长的她也承担了一些工作。当记者问到教育扶贫的时候,她的反应让在场采访的记者阵阵鼻酸。
采访记者与小珊的合影。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小珊的班级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多为爷爷奶奶在照看,小珊也不例外,作为长姐的她不但要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还要兼顾学习,同时要帮爷爷奶奶和老师减轻负担,仅仅十一岁的她承受的确实比大城市生活的孩子要多得多。小珊的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为一家人贴补家用,每逢过年才会回老家看望他们。看起来沉稳的小珊一提到父母亲,情绪就难以控制了,沉默了许久,眼眶也红了。
这就是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辛酸与感动,需要我们用文字来替他们表达他们所承受的心灵上的缺陷。因为这个职业我们听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正因为我们被如此地需要着,所以我们是快乐的。
唐朝诗人贾岛经过反复“推敲”写下了“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经典名句。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好作品也需要勤于思考、要不断学习、去挖掘、去感受、去倾听,我们才会不断进步,才能更加正视我们的价值观,发挥新闻宣传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今天是我的节日,是广大工作在前线和幕后的新闻媒体工作者们的节日,由衷地表达一下祝福:“辛苦了!记者们!节日快乐!”
——致痛并快乐着、忙碌却充实的我们自己
(原标题:记者手记:致敬痛并快乐着、忙碌却充实的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