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刘作奎:我在中东欧感受“一带一路”

2016-11-11 09:16:57|来源:环球时报|编辑:王瑞芳

  日前,笔者在塞尔维亚参加研讨会时,就“一带一路”倡议在塞尔维亚和整个中东欧的进展做了解读。在这方面,笔者确有一些个人经历和切身感受。

  2014年我第一次到塞尔维亚,当年适逢中国路桥集团援建的跨多瑙河泽蒙-博尔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就是中国贡献给塞尔维亚的“一带一路”惠民工程。2016年6月,我第二次到访塞尔维亚参会,作为中欧陆海快线一部分的匈塞铁路建设成为会议焦点。如果匈塞铁路修通,中国企业从中国到欧洲的快捷路线将比海上运输节省7—10天。2016年11月初,我第三次造访塞尔维亚,这次听到的好消息是中塞持普通护照人员将免签证。

  可以看出,中塞两国走得越来越近了。这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通过积极创造机遇使中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交往更加紧密、顺畅。但需指出的是,中东欧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一些误解,亟待澄清。

  误解一:“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对该倡议期望值很高,但目前很多方面还未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

  有期望是好事,有利于促成各方达成更紧密合作,但期望也是一种相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中国自己单干,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与中东欧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包含国家众多,一些基建工程规模大、设计复杂,光靠中国一家很难完成,必须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比如,中国目前积极推进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开通多条货运班列,但欧俄的相互制裁导致步入欧亚大陆中东欧板块后,贸易畅通受阻。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中国不行,还需相关国家共同努力。

  误解二:中东欧国家提出不少倡议,其他世界大国也提出不少倡议,有人觉得这些倡议会与中国的倡议产生竞争,中国也很难对接这么多倡议。

  中东欧的多瑙河战略、三海倡议、波罗的海战略等,中方是不是有点应接不暇呢?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和包容的,只要有合作共赢点,都可以合作对接。它不排斥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合作倡议,与现存的各种倡议也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误解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新玩家,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纷争。

  比如有塞尔维亚学者说中国将积极介入巴尔干这个地缘政治敏感之地。但事实上,中国在巴尔干未派遣一兵一卒,也没军事基地,既没能力也无意愿参与地缘政治博弈,而是寻求经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其实,在整个中东欧地区,情况也是如此,中国谨慎避免卷入任何潜在的地缘纷争。

  误解四:认为“一带一路”创造的金融工具应充分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加快推进相关工程,现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事实上,无论亚投行还是丝路基金,它们虽然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但都不是专为“一带一路”设计的。两个金融工具遵循市场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和标准办事,希望在金融领域确定更高规格的运行标准。可以这么认为,两个金融工具的目标是要获益和盈利,而非见到丝路项目就投,遇到一些不是丝路项目的,只要有盈利价值和前景,也会大量投资。(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