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以什么心态面对辱华事件
生产奔驰汽车的戴姆勒公司21日免去了一位名叫高海纳(Rainer Gaertner)的高管。高是中国市场卡车和巴士业务的负责人,此前他在北京因停车位问题与人发生口角,公然大骂“中国人是杂种”,并用辣椒水来袭击上前与他论理的在场民众。
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在中国网络引发高度关注,与此人的身份相关。高是全球知名外企在华高管,他本应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丰富的在国外工作的跨文化经验。至少,他也应当懂得尊重所在国的人民和文化。但从他骂人的言辞和过激行为看,更像是一个街头痞子。
其次,高是一个白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本应知道在涉及种族问题时理应更加谨慎才对。恰恰相反,他用了最能刺伤别人痛点的污辱性言语,即使是他当时处于冲动中,也是无法接受的。
再次,近年来,中国网络媒体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度很高。不久前,《纽约时报》发表的华裔雇员讲述街头受辱的文章,以及德国官员在讲话中对中国人的嘲讽,都被诸多中国媒体所报道,也让中国民众看到了一些白人对待华人的真实心态。高引发的这一事件很快让中国网民联想到在西方国家不时发生的辱骂、歧视华人的事件,加剧了部分网民的“民族悲情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开放度已经今非昔比,在中国工作的西方人越来越多,他们绝大多数都能比较融洽地与中国人共同工作、生活和学习,并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很多营养,中西文明之间的隔阂在不断减少。戴姆勒公司能在中国发展多年,并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也不会不明白尊重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如果将这一事件放到这个大背景下去看,我们也就没必要把高一个人的失控言行上升到民族间、国家间、种族间的对立矛盾,放大到中华民族受到侮辱这么高的层面。
不容否认的是,西方国家中像高这样的人,的确还有一些。虽然他们已经“走”进了全球化的新世界,但观念上仍停留在“白人至上”的旧世界。他们从全球化获利并分享到了中国发展的好处,却没有完成与全球化的心理对接。他们依然带着强烈的优越感来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非西方文化,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华人和其他族裔的轻蔑和歧视。
因此,这一事件既是一个私人纠纷引发的治安事件,又是一个对中西文化碰撞有启示意义的事件。对于高本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的法规来进行处理,戴姆勒公司当然也不能容忍。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走向世界,本身就包含着不断深入、扩大的跨文化交流进程,和怀有与高同样心理的西方人士的相处与磨合,或将是我们在这一进程中不断碰到的问题。(单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