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积极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
中新网长沙11月20日电 (记者 魏晞 白祖偕 唐小晴)私人订制3D打印牙齿、机器人34秒组装电表、光伏装备实现智能化……借助“中国制造2025”东风,长沙已成功抢占中国重要的智能制造高地。
这一变化让这座中部城市吸引了诸多镁光灯的聚焦。一带一路九国主流媒体刚刚结束对这里的采访,11月上旬,“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央媒采访团又走进长沙,实地参观考察。
推进“中国制造2025”长沙凭什么?
不沿边、不靠海,地处中国中部的长沙推进“中国制造2025”有何“筹码”?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晓宏认为,作为中国中部工业基地,长沙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这些比较优势为长沙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可以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何谓天时?李晓宏说,长沙拥有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湖南湘江新区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以及5大国家级园区和9大省级园区,获批了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长沙GDP增幅达460%,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位居榜首。李晓宏说,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时代,长沙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发展的制造产业新体系,以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四大千亿产业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长沙还地处华中腹地,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李晓宏表示。
谈到人和,李晓宏给出了一组数据:长沙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高等院校51所、两院院士58名,每年高校毕业生有25万人。去年,长沙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93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中部城市第1位。
“长沙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也是异军突起。”李晓宏举例说,长沙制造业在工程机械、材料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一批企业早已成为行业翘楚。
推进“中国制造2025”长沙怎么做?
近年来,长沙市积极响应国家工信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号召,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主动对接,快速行动,践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顶层设计是出发点。据了解,去年,长沙率先发布《智能制造长沙三年行动计划》,还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携手成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并启动首批3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李晓宏指出,首批30家示范企业按照“智能研究总院免费咨询--专家团队提出智能化改造方案--市财政支持项目实施--完成项目全市推广--工业云平台全面服务带动”模式,进行智能化改造,再总结经验,形成面向行业的共性解决方案,最后在全市同行业类型企业中推广。
作为长沙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光伏产业遇冷的“寒冬期”,自主创新研发完成了太阳能行业首个高效电池数字化车间,使得车间整线设备国产化率达88.2%,运营成本降低20%。
“探索了一条‘模式可复制’的转型升级路径。”李晓宏说,目前,长沙已获批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运用的专业项目,230家智能示范企业正在离散制造、流程化改造、智能装备产品及远程智能服务等方面全力推进。
李晓宏透露,长沙今年以各园区为主体,启动第二批20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以此推动长沙2600余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135X”规划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
李晓宏表示,长沙将以申报“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和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契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系统推进“135X”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构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引领区,实现长沙制造业新的跨越。
“‘1就是构筑一个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现代制造业新体系’,‘3’就是区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保障三个支撑体系,‘5’为支柱产业发展、标志性园区建设等五大目标体系。”李晓宏表示,力争到201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1.6万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4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左右,跻身全国制造强市先进行列。
‘X’就是重大工程、重点专项等若干重大举措,是开放的。”李晓宏表示,未来长沙将根据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及时谋划新的“X”。
目前,长沙市已确定5个重大工程、5个重点专项和4个重要计划。5个重大工程包括智能制造、工业强基、质量品牌提升、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管理精英培育、中高端人才引进、能工巧匠培育、人才精准对接系4个重要计划。
李晓宏说,为了实现新型制造业体系、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与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构建,长沙“要加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为制造强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完)